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1 你经常出现的情绪里,藏着你最初的痛 生而为人,情绪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我们息息相伴,就像色彩,让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多了很多味道。 但是,遗憾的是,对于情绪,我们自身的组成部分,好多人却对它很陌生,或者很恐惧。 这是因为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太多时候似乎总是带有一种非理性的力量。 它常常让我们失去控制,像海啸一样,席卷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安全感。 在一定程度上,情绪会带来痛苦。而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比如,生活中有些人是容易愤怒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让自己陷入到愤怒之中。 同事误伤了自己 买了双鞋不太合脚又退不了款 吃了一个难吃的水果 咨询师不符合设想,没有达到其想象的目标 这些日常中不如意的小事,往往都能让这些人勃然大怒,甚至一瞬间变的脾气暴躁。 我们说进入“暴怒”状态,这样的暴怒状态经常会让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等等。 在对很多易怒的人的咨询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愤怒的人的背后深藏着的是无力感。 而这种无力感来自两个方面: 全能感,即认为世界上的事情都应该如我所愿。 自己停留在一个想象世界中,那么当现实不符合想象时,他们就会很受挫,就会愤怒,觉得“怎么可以这样?” 无用无能感,则指向自己,恨自己没用,也有时会转化为对别人的恨,所谓泄愤。 这种“无用无能感”,往往来源于早年养育者对我们幼小的自己的投射,这些早年养育者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夸大要求,又会发现自己孩子做不到。 这时贬低孩子,认为孩子很差,无用,无能,就成了必然之路。 遗憾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认同了这个投射,他们时时刻刻代替父母对自己进行着攻击。 这样的人,因为接受了太多的贬低,好比心灵上插着一把刀,愤怒是他们缓解痛苦的一种方式。 不论是哪种人,我们扒开愤怒背后的表皮,总是会看到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它叫无力。 而这种无力此时正是你心理的一部分,愤怒不过是它的掩饰。 如果你不愿意直面这种无力,处理这种无力,愤怒就会继续循环发生下去。 也因此,痛苦会继续。 情绪不过是你真实内心的提醒,它一遍遍的呼唤你,来面对我!来面对我! 毕竟真实的自己害怕和你的头脑失去连接,如同早年,孩子渴望被妈妈看见!他一万次的喊: “妈妈,看见我!妈妈,看见我!” 2 容易被我们歪曲的情绪 情绪如此重要,但人们却容易在心理上对情绪进行歪曲,不让其自由自在准确的表达。 常见的歪曲情绪的方式有: 1、反向形成 如我上文说的愤怒的例子。 愤怒的背后是无力,可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陷入愤怒中的人,都是特别有力的可怕的。 似乎有一种不可受控的非理性的力量,这正是对无力的反向形成。 通过这种反向形成,当事人暂时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自尊、自我的完整性,但是却因此失去了往前成长的机会。 使用这种自我保护策略的人,情绪可能会不停的出现,以提醒它要与真实的自己链接,提醒它要去面对真实的自我,不要在这里自欺欺人。 但是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会选择继续自欺欺人下去,继续愤怒下去,表现为我们平常所说的个性特征 ——“他脾气暴躁,很容易愤怒,没事别惹。” 2、隔离 隔离就是人为的躲开很多不良事件引发的情绪,不去面对它,并且强迫自己多去感受自己想感受的情绪。 比如,有的人恋爱分手,内心悲伤难过,但是当事人不愿意让自己体验这种悲伤。 在理智上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分手是他的损失,我这么好的人总会遇到更好的人的’,从而强迫自己不去体验悲伤的感觉。 这常见于一些个性骄傲的人。 但是人为强迫自己不去想悲伤的,负能量的,不好感受的人或事,并不会让这种事件带来的负能量消失。 往往只会让这个低能量的时间延长,或者让自己陷入到一种表面上强大精神,身体或情感却很消沉的状态。 总是强迫自己坚强的人对此应该有比较深的体验,越是坚强的人,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痛苦的肩头。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句舒婷的诗,这类人大概最有感触。 但是与其让自己打开自己的心扉,不如自己去尝试面对真实的自己。 面对那些试图逃避的悲伤、难过、痛苦,让这些能量自然的流淌出来。 因为丧失需要哀悼,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物体过程,就像有时我们需要哭泣,阻碍这个过程,只会让自己卡在这里,变的无力。 在面对离婚分手、重大亲人的去世等一些不幸事件时,我们尤其需要去自然的释放我们的负面情感。 完成丧失—哀悼的过程,而不是把它们隔离起来。 3、理智化 今天谈的是情绪,但现实中有的人超理智,好像似乎没有情绪。 咨询室里经常发生的一些现象是: 有的人在诉说痛苦的时候,笑意盈盈。 有的人在表达自己的不幸经历时,感觉冷静的像旁观者。 有的人在说悲伤,但是你在语调里感受不到他丝毫的悲伤。 这样的人给你一种感觉,似乎他表述的内容和他的体验是脱节的,或者说,他的体验是不存在的。 因而他的表述显得异常空洞,你感觉你抓不到他这个人,你只听到了一些词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在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事件时: 意识层面上把这些事件携带的情感内容抹去了,情感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了,意识层面只保留了理性的部分。 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这些情感内容可能太痛苦,太难以面对,只能被压抑到潜意识里去,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当前的痛苦。 这样的痛苦可以有: “不被爱的痛苦” “被伤害的痛苦” “我好的痛苦” 但是这些情感并不会消失,被压抑的情感会通过梦境、口误及一些其它非理性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多去观察自己的梦,也是了解自己真实自我的一个途径。 3 与情绪链接,恢复失联的人性 既然情绪是会被歪曲或者压抑的,所以与真实的情绪建立连接,就是在与真实的自我建立连接。 还是拿愤怒这种情绪举例。 除了我在第一段中列举的容易愤怒的人,还有一种与愤怒有关的人是“丧失了愤怒能力的人”。 确切的说,这是一种丧失了对别人愤怒能力的人。 丧失了对别人愤怒能力的人,毫无疑问,是采用了隔离或者理智化的防御手段,以让自己不陷入愤怒状态或不体验愤怒情绪的人。 经常陷入到愤怒,会影响身心健康,但无法让自己愤怒,则意味着可能身心已经失调。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感,喜怒哀惧是人类最基本的四种情绪,也就是天生就具备的,婴儿生下来就有的。 所以当一个人丧失了愤怒的能力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假如人是一个国家,愤怒就好比守护这个国家的军队、大炮、坦克 、飞机等武装力量,它是一个捍卫领土保护自己的东西。 一个丧失愤怒的人,就是一个丧失了这种自我保护,维护自己,捍卫自己能力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丧失这种天然的能力? 长期处于, 自我边界被侵犯 遭受攻击 自尊被破坏 心理上遭受控制 这样的人,就会丧失这种能力。 比如很多从小在情感贬低、虐待和暴力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被养育者攻击。 逐渐变的向攻击者认同,认为自己就是很差,逐渐丧失了生物本能的判断能力。 丧失了身体判断好坏的天然感觉能力,情感上本能的愤怒能力,渐渐就变的无法愤怒了。 有的养育者每次把孩子教训哭后,会额外说一句,不准哭,或不准顶嘴, “还敢反驳,还敢顶嘴??” 或者在孩子不服愤怒后,引来更大的暴力,渐渐的,这个孩子就不敢愤怒了。 缺乏愤怒,会让一个人失去守护自己边界的能力,在沦为人际剥削和遭受人际侵犯后,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他们往往过于承担,过于自责,经常陷入对他人讨好的境地。 但是在背地里,他们又对自己常常有强大的愤怒。 无法对别人正常攻击的人,对自己的攻击一般都很强。 此时看到自己对自己的这种攻击,这种愤怒,去理清楚问题的根源。 可以帮助自己重塑边界,重建维护自己的能力,也即恢复敢于对别人愤怒的能力。 这是一个找回自己,做回自己,恢复基本人性的过程。 4 做情绪的知心人,做自己的知心人 越了解情绪,你就会发现情绪简直是一个宝藏。 那里有着不同于语言文字理智的体验,也有着跟理性截然不同的体验,那是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而你,还可能不愿意去识别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好好了解这个世界,并尝试从这个世界里获取不一样的财富。 情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内在小孩就隐藏在这里面。 因此,在情绪里,隐藏着我们最本真的自己。 而我们常说的理性,其实更多是来自于最初父母的教化,社会的教化,是内化的外在规则。 一个不愿意触碰自己的情绪,不愿意探索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意味着这是一个不愿意了解自己。 不愿意探索自己的人,意味着他宁愿选择欺骗和虚假的对待自己,也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的人。 一个人不愿意去了解真实的自己,就如同早年的妈妈并不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 那么这样的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必然处在想当然的阶段,她并不懂得真正的如何才能真正爱护到自己的孩子。 同理,一个不愿意面对真实自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爱可能也并非是有效的爱,有时,甚至是自己对自己的虐待。 但是,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对自己情绪不理解的人,也很难去理解别人的情绪。 因此,他们给别人的爱,也容易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 这样的人在人际互动中,很难真正体会到别人的真实感受,也自然作出真正贴合别人心意的行为。 古人有诗说“万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句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的话未免悲观了一点。 更确切的说,如果我们眼睛总盯着别人,期待别人来知心,这确实比万两黄金还难求。 但是换一个角度,乐观的说,如果我们尝试去理解探索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心人。 更靠谱的说,人要先成为自己的知心人,别人才有更大概率成为你的知心人。 假如你自己都欺骗自己,把自己搞得云里雾里,那别人只会被你自身设置的迷宫困住,又怎么可能理解你呢? 而成为你自己的知心人的第一步,是,成为你自己情绪的知心人。 了解情绪,了解你真实的自己。 你经常被什么情绪困扰? 你觉得它在对你说什么?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