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懂得怎么用真话来欺骗吗?原创 婴幼儿心理 婴幼儿心理文:宗语飞 编辑:甲鱼 说谎在成年人和儿童中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因为它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时这种作用是不道德的。 研究结果发现,3.5岁的孩子就能够在各种社交场合撒谎。例如:从2.5岁起许多孩子能够隐藏自己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例如,否认自己偷看了玩具);他们也能够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来讨好他人或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从3岁起,孩子们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谎。 然而,之前的研究只考察了“一级谎言”,也就是说孩子为了欺骗不知情的他人故意做出不真实的陈述。 例如,在经典的捉迷藏模式中,孩子被要求在实验者不注意的情况下,将食物藏在提供的两个杯子中的一个里。然后,实验者询问儿童食物的位置。为了赢得奖励,孩子需要指向空杯子来误导对手,因为对手会一直在孩子指定的位置寻找食物。这个实验任务揭示了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 但谎言接收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天真地全然相信孩子的话,尤其是当谎言接收者怀疑孩子的意图时。因此,儿童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偶尔在说谎和说实话之间切换,以成功地欺骗另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欺诈者知道对手(听他讲话的人)了解自己的欺骗意图,但对手不知道欺诈者的陈述是否真实。因此,欺诈者通过在真实和不真实陈述之间交替进行故意欺骗行为,这被称为“二级谎言”。 二级谎言,通俗地说就是“逆反心理”,通常出现在竞争激烈的场合中。在第二级谎言中。这是因为欺诈者知道对手知道他/她是在骗人。如果欺骗者给对手说了真话,对手可能会认为这是骗人的,因此,相信相反的是真的。也就是说,在第二级谎言中,欺诈者也实现了他或她的最终目标——通过说实话来欺骗对手。 研究者们通过一个游戏人物调查了4- 6岁儿童的二级谎言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们被要求与搭档玩一个【零和游戏】,以赢得他们自己最喜欢的礼物。儿童可以把一枚硬币藏在自己的一只手里,然后让同伴猜出硬币在哪只手里。如果同伴猜对了,那么同伴就赢了;否则,儿童获胜。孩子们被告知,在回答同伴的问题之前,他们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取胜。 其中,儿童的二级说谎行为的标准为:是否可以通过讲真话或说谎来灵活地改变策略,以误导同伴的选择。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接受测试。 实验者给孩子们看了一盒玩具,让他们挑选一个最喜欢的玩具。 之后,实验者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留下玩具,但是需要先和成年的搭档玩一个游戏来赢得玩具。 实验者告诉孩子:“你必须把一枚硬币藏在你的一只手里。藏好之后,你的搭档会试图找到它。他会先问你硬币在哪里再做出判断。如果他找到了硬币,他就赢了;如果他找不到,你就赢了。一共有15次试验;如果你赢了三次,你就可以保留这个玩具。” 在每次试验中,当孩子把硬币藏起来时,实验者都背对着孩子,闭上眼睛。当孩子宣布他或她已经把硬币藏好后,实验者就转过身来,睁开眼睛,问道:“你把硬币藏在哪只手里?” ★ 在第一阶段,同伴总是选择孩子没有指到的那只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说出真相来进行欺骗。当孩子们通过说真话来欺骗一次赢得游戏后,进入第二阶段。 ★ 在第二阶段,同伴开始选择孩子表示藏硬币的那只手。这样做的目的是诱使孩子们说谎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当孩子们会通过撒谎来欺骗后,进入第三阶段。 ★ 在第三阶段,同伴再次选择孩子没有指的那只手。这是为了引诱孩子讲真话来赢得游戏。 如果在这种操作下,15次实验中儿童至少赢了3次,也就是说,如果儿童能够通过说出真相或谎言、来灵活地改变他们的策略来误导对手,我们就将他们归类为二级说谎者。 当孩子第三次赢得游戏后,同伴离开房间,实验者和孩子留在房间里。然后实验者问这个孩子两个问题:“你想赢这个游戏吗?”和“有时你直接告诉人硬币的下落。为什么?” 采访结果显示,所有的孩子都想在游戏中赢得玩具。这两个问题进一步证实了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讲的事实带有欺骗的意图。 结果发现,大约71%的儿童(92名中的65名)说了二级谎言。对儿童的年龄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能够说二级谎言的比例如下图所示),说二级谎言的5岁儿童比4岁儿童多,但是5岁儿童和6岁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年龄较大的孩子更有可能会使用二级谎言。 红色柱子表示没有说二级谎言的孩子 蓝色柱子表示说了二级谎言的孩子 研究发现,4-6岁的小朋友就已经具备了随着情境不同调整自己的“说谎”策略的能力。儿童已经知道如何通过交替说实话和说谎话来欺骗他人,以获得自己的利益。 本文参考文献: Liyang, S. , Pan, D. X. , Xiaoqing, G. , & Genyue, F. . (2018). Children's second-order lying: young children can tell the truth to deceiv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76, 128-139. 图片来源: 文献,百度图片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1
- 小朋友懂得怎么用真话来欺骗吗? -2024-06-25
- 害怕才不都是因为我!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