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把他们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这种猜疑起自早期成年,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以下4项以上: (1)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 (2)沉湎于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 (3)勉强地信任他人,因为担心一些资料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他自己; (4)对常见的记号或事件会悟解出隐含的贬低或威胁性意义; (5)持久地认为他人对之有恶意;即,对他人的侮辱或伤害一直耿耿于怀,不予宽容; (6)感到他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打击,并且迅速作出愤怒反应或作出反击; (7)对配偶或性对象的忠贞反复地表示猜疑,虽然没有证据。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之中,也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起病之前已符合此标准,可加上“病前”,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病前)”。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我要你为我骄傲--咨询结束十年后与来访者的对话 -2024-09-18
- 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 -2024-09-10
- 饕餮、蛋壳与大象--长程心理咨询的本质 -2024-08-19
- 自恋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社交恐惧——隐匿性自 -2024-08-14
- 你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你应该去S!--从小做到大 -2024-08-06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