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席咨询师黄手帕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在计划一些宏大的目标,但不管做什么,都无法坚持下去,总是三分钟的热情,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更高、更美、更好,是一种正常的追求。 正因为人类对成就的不懈追求,我们的世界现在才变得如此美好。 但追求更高的成就的动力,却可以有正常和病态的,区别在那里呢? 从表面上看,从追求目标上看,病态的追求与正常人别无二致,都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 区别在于,正常人对成就的追求动力来自自我的自发需求,而不是为了代偿自卑或不安全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更高成就的追求过程中不会特别地紧张,不会过度害怕失败,并且可以享受过程和有毅力克服追求过程中必须会遇到的困难。 而神经症患者对更高成就的追求,其深层的目的是为了代偿自卑与或不安全感。因此,他们的追求带有极端性、强迫性。打一个卡伦·霍妮式的比喻。病态追求的动力,自卑与不安全感就像一条饿狼一般,在患者背后狂吠者。因此,他们无法等待追求成就必须的过程。他们的要求是必须、马上、现在、立刻 实现目标,并且是完美的目标。如果不能,他们立即就会失去行动的力量,行动前的万丈雄心,就像一只被针戳后的气球,立即就瘪了下来。 ![]()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R小姐想学会做菜,可是只做了一次就放弃了。因为,真实的行动的结果与想像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在想像中,她应该第一次就做出非常精美的菜肴,堪比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可以让她请来的客人大跌眼镜,微信朋友圈立即飞满点赞。可行动之后,她才发现,她太令自己失望了。她做出来的菜,味道别说和五星级酒店的大厨相比,就连街头的苍蝇馆也不如。只是勉强能吃,至少是做熟了的,最起码没有做糊。而且,做菜的过程太麻烦、太艰难。首先,要早起到超市买菜,还要洗、择、淘、切,准备配料,做菜的过程中,厨房被弄得脏乱差,做完后要花很多时间去清理厨房,身上也沾满了油烟味,还要洗头、洗澡,放弃吧。 F先生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可从来也没有动手写过一篇文章。因为,只要一开始写作,就立即陷入无边的幻想之中。他期望他的第一部作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实上,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写作,幻想的时间完全占据了写作的时间。因此,十年过去了,他没有完成过一篇文章。 K先生沉浸在游戏中二十年,要他做事?他冲着你叫:如果你能保证我做事立即成功,给我想要的千万身家或成为跨国公司总裁,我立即放弃游戏。 完美的理想化自我作为代偿自卑的手段,让神经症患者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事实上,他们无法去正常做任何事,除非像K先生嚷道的那样,你能保证我立即成功。 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人,而是一直认为自己是超人。立即、现在、马上成就最完美的超人目标,是为了证明给自己和其他人看,我是伟大的。完美主义代偿自卑的潜意识公式是:如果我可以成为我想像中的那样绝对完美,就再不会有人(也包括自己)瞧不起我了。但如果不是,我就永远是那个无能的、失败的、糟糕的,会被所有人瞧不起的自我。因此,他们想变成超人。可以不经过平凡人的艰辛努力或者还要冒失败的风险,就立即获得他们想像中最伟大的成就目标。在他们的字典中,没有平凡人这回事。不是英雄,就是狗雄。不是最伟大的,就是最可耻的。人生永远只有两个极端,没有中间状态这回事。 平凡人的身体装着一颗超人心,对自己苛以超人的标准,难免让他们不为难自己。 一个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人,第一次做菜,能够不把菜做糊,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可超人的标准,无法让他们认可自己。所以,R小姐无法继续把菜做下去,因为平凡代表无能,这会让她的自卑感冒出来折磨她。 成为一个作家,每天起码写一千字。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多么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也许,真正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是,首先,不难为自己。不以超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认可自己行走在追求成就的艰难道路上,欣赏自己每一份辛苦努力的汗水。 本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更多了解可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理” ![]()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我要你为我骄傲--咨询结束十年后与来访者的对话 -2024-09-18
- 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 -2024-09-10
- 饕餮、蛋壳与大象--长程心理咨询的本质 -2024-08-19
- 自恋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社交恐惧——隐匿性自 -2024-08-14
- 你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你应该去S!--从小做到大 -2024-08-06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