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财务自由还得与一个健康的人格相匹配,否则没有幸福可言。生命一定需要目标与追求,并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和生命的意义。而不健康的人格,却可能在财务自由后失去生命的意义。当然,还有某些病态的人格,从一开始就无法建立生命的目标和意义,当然,也就无法去体味追求目标的成就和快乐,而只能沉溺在幻想的世界里生活。 说到健康的人格,我们不妨回到生命的最初,回到人的心理开始诞生的时刻。我们的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在母亲的子宫里,慢慢(从微观地角度看,也许是飞速地成长着)地成长着。在那个时候,婴儿和母亲是一体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胎儿像一个寄居生物一样,与他的母亲共生着。 欲求不满是人最大的烦恼和痛苦,但胎儿是没有的。因为他所需要的一切,根本就不需要他提出要求,母亲就通过子宫和脐带慷慨地提供了。婴儿不需要吃、不需要喝、甚至不需要呼吸,在胎儿还没有觉察到自己任何需要前,母亲就通过自己的血液输送给胎儿了。子宫及里面的羊水也提供了温暖舒适的成长环境和安全壁垒。理想的情况下,胎儿根本不需要体会到任何的欲求不满。它甚至连体会到欲望的机会都没有。 那真是一个极乐世界呀,所以佛家的终极追求--无欲无求,永恒寂静法乐的涅盘状态,每个人都有体验过,胎儿就是佛,或者说胎儿的状态就是佛的状态,所以人的追求其实都可以找到原初的根源(原型)。人很难臆造出,完全脱离现实的东西。 他(她)饿了,母亲(或其代理妈妈、照顾者),就会马上把乳房(奶瓶)送到他的嘴边;冷了,马上会抱着他(她)。所以,新生的婴儿不会觉得是另外一个人为她提供了他的需要的满足,而是觉得是自己的感觉或者想法创造了乳房、创造了奶水。 我饿了,然后乳房与奶水就来满足我了。于是,不是另外一个人,而是我的感觉与想法创造了乳房与奶水。 所以,这个时期的婴儿就跟上帝一样。 “创世纪”里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凭借自己的意志,就可以创造这个世界。 因此,我们把那个时期的婴儿,称为“婴儿陛下”。婴儿陛下就跟上帝一样,是全能的,只需要凭借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者通过他的想法就可以创造这个世界的“魔法思维”,他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创造出来。 “婴儿陛下”凭借着他的“魔法思维”成为了上帝,他是世界之王。当然,这是非常棒的感觉,可能没有比这更棒的感觉了:全能、无限、完美,想要什么有什么,没有任何的局限、限制与虚弱。自恋由此诞生,婴儿陛下就是原始自恋! 顺便说一下,自古以来,许多人所追求的帝王之志,其实最初的原形也就是婴儿期的自恋状态。所以,没有健康人格的帝王,一定会自恋到觉得自己的意志可以无所不能,会残酷地役使百姓满足自己的欲求而最终导致灭亡;而有健康人格的帝王,会合理地限制自己的意志,更多考虑到治下民众的需求,能够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区别在于,前者还存留着婴儿期魔法思维与自恋的影子,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他人只是满足他需要的一个自恋客体;而后者已经完全摆脱了魔法思维,知道自己的局限和理解自己的需求的满足其实与其他人密不可分。 正常的婴儿是如何成长到有正常的人格的呢?来自于母亲随着婴儿的长大,慢慢减少对婴儿的关注,同时也就慢慢减少对婴儿需求的即时满足。这些逐渐、细微但能被婴儿承受的挫折,被称为“恰到好处的挫折”。 这些“恰到好处的挫折”给婴儿创造了欲求不满的机会,让婴儿慢慢意识到,原来并不是他的“魔法思维”创造了这个世界,而是有另外一个人在满足他。他其实并不是上帝,他只是妈妈的宝贝。原来他其实是虚弱的,需要妈妈的保护和照顾的一个婴儿,在他的魔法思维之外,还有另外的人与世界存在。 当然,妈妈“恰到好处的挫折”也给婴儿创造了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需求的机会。因为不是像子宫里一样即刻满足的,需求和满足之间会有一个诞时,这个诞时能够让婴儿体会到自己是有需求的,并且想要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一步,也是人的心理成长非常重要的一步。从这一时刻开始,人的自主性开始有了萌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需求,并且有了要去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去行动的动机。所谓的意志的心理过程,由此产生。这一心理活动过程:树立目标,并且凭借自己的意志行为去达成目标,满足自己,为个体以后自主地寻求生命意义提供了可能。 如果这时,妈妈提供了足够好的、安全的依恋关系,婴儿也成长到了不完全需要妈妈抱,可以通过一些自主行动去探索这个世界,例如:从开始的眼睛看、到爬行、到学步……,婴儿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中,会体会到自己真正的能力、现实的能力而不是魔法思维的想像,婴儿就会在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的同时,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快乐。 而这种快乐在心理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也许就是可以帮助婴儿陛下接受自己不是全能的上帝的失落,抵消婴儿陛下转变为普通小孩的痛苦。 当婴儿接受了自己的局限,婴儿陛下的魔法思维就会被“转换内化”为更接近现实的思维,婴儿陛下的原始自恋就得到了一个被正常驯服的机会,人格的成长开始朝向正常的发展。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导致婴儿的心理创伤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在此无法一一例举,也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只列举本文感兴趣想讨论的两个极端: 极端的一个例子,是婴儿陛下完全被打压下去,根本失去了正常转化的机会,隐藏在心灵的深处。 这通常来自妈妈(或提供妈妈功能的代理人)自身的人格问题,例如:自卑、抑郁、自恋,无法正常满足孩子身心需求,无法创建出一个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或者对孩子构成了忽略、情感虐待、在孩子身上索求自恋的满足等,导致孩子无法经由前述的“转换内化”过程发展出健康的自恋,而代之以虚假自我应对环境。 婴儿发现,他无法在母亲(或其代理人那里)表达真实的自我,而必须反过来去满足妈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条件的爱--我必须隐藏我真实的自我,而做出讨好你的,你希望我成为那个样子,我们的关系才不会破裂,我才能够生存下来。这个讨好的自我,我们把它称为虚假自我,它的任务是两个:适应环境、压抑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是不被允许表达的。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那么,真实的自我,那个未被驯化的原始自恋的婴儿陛下去那里了呢?被虚假自我压抑封存在人格深处去了。 当然,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反抗。被压抑的婴儿陛下在潜意识层面的反抗,构成了复杂的人格病理问题。以后根据婴儿先天不同的气质和后天形成的防御方式,演化为各种复杂的人格病理问题。 虽然这个隐藏的婴儿陛下被打压下去了,但还是存在的,因此病态自恋的问题还是会存在,并且以非常复杂的,自我和他人都难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另一个极端是没有任何限制地让婴儿陛下存在并发展着,当然离不养育者的“功劳”--即所谓的溺爱的问题。 溺爱太常见,以至于我们不需要心理学的知识,仅凭我们的生活常识都可以理解。 还有一些人遭受的心灵创伤过于激烈,以至无法信任任何人类,包括自己的孩子,于是只有把内心受伤的,没有得到爱的小孩投射到动物的身上--动物比人安全,形成对宠物病态的溺爱--例如,超越自己的能力收养宠物,不爱自己的亲人、不尽自己的责任而去满足宠物。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当然,这样的病态人格,也往往因为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超越物种的博爱”而被社会歌颂,难以识别其病态。我们的价值观是利他的。不过,我们也必须说明,这种现象并不能一概而论,究竟是“超越物种的伟大博爱”还是一种病态投射,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一个这样的患者,他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成家立业有孩子了。但他依然把他当婴儿一样地养育着。他的父亲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省,却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耍买衣服、买食物(最好的)、买房子,买了房子还要交房租水电费,孙子的所有费用,也就是说,孩子什么也不需要做,甚至根本不需要提出要求,父亲就给他提供了。甚至,父亲退休了,已经没有以前的收入了,还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去住公租房,为孩子改善住房,从小两口够住的小户型改善为大户型。 这可能让人难以思议,但往往不会觉察到这是一种病态。毕竟对孩子好,是被我们的文化所支持和认可的。 不过,孩子一样有心理疾病,并且很严重。因为孩子所有独立性已经被父亲的“爱”扼杀了,只剩下恐惧、无边的、病态的恐惧。如果我是这个孩子也会恐惧,父亲有一天走了怎么办? 我的一位来访者,照例父母是溺爱的,他从小都很乖、很听话,但到了大学毕业那一年发病了;病也很奇怪,能吃、能喝、能睡,思维与语言行为也接近正常人,就是无法出去学习和工作,甚至无法离开家,在家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到三十多岁了,还是如此,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结交朋友,不与社会接触。到最后,连没有心理学知识的父母都明白了,他是心理病,就是想依赖父母一辈子、害怕独立。这十几年在家里做什么呢?就是研究彩票,并且坚信他下一个月就会中大奖了,没有人能够说服他。 其实,这个病人,是有某种程度的自知力的,他并不是疯子,他知道,一旦离开他的家,离开溺爱他的父母,他立即就会从婴儿陛下变成流露风尘的王子。为了保住婴儿陛下的王位,所以他坚持不能离开家。 研究彩票,坚信他下一个月就会中奖的妄想,我们可以解读为:金钱,就代表了上帝的法力。他坚信他拥有婴儿陛下的特权,这个特权一定会到来,即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依然可以凭借金钱所象征的上帝法力继续坐在婴儿陛下的宝座上。 民间有一句话,很好地概况了这类人的本质:好吃懒做想发财。只不过,这个“财”象征了婴儿陛下的魔法。 而在前面一种婴儿陛下被虚假自我所压抑下去的患者身上,表达则隐秘曲折得多。他们的虚假自我能适应现实,所以他们明白他们内心的婴儿陛下是不能被别人知道的,否则会被当成疯子和神经病。 这类患者经常呈现出生命的无意义感,对现实的生活不感兴趣,没有生活目标,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对现实生活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的婴儿陛下,根据心理防御的程度,可能以梦的形式曲折隐秘地表达,而无法在意识层面感知到。他们经常被这些奇怪的梦境所困惑,却烦恼无助。 但有一部分患者,有可能让婴儿陛下以白日梦的幻想方式呈现在他们的意识层面,被他们的心灵所感知到,甚至沉溺在这种幻想当中。 他们讨厌、甚至痛恨现实,因为现实会无情地摧毁他的婴儿陛下与婴儿陛下存在的世界,现实没有婴儿陛下的容身之处。他们更愿意沉溺在一种隐秘的幻想当中,幻想构成了他们的生活,现实是被他们排斥在外的。 本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黄手帕老师的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1
- 买错了东西谁来惩罚我们? ——严厉的超我与日 -2024-06-24
- 你相信自己吗? ——认知信任与认知警觉 -2024-06-24
- 社交恐惧与个人权利感 ——长程咨询临床片段 -2024-06-24
- 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