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你应该看到过小孩子面对突然的巨响或看到吓人的小丑或是被拉皮条的勾搭时的反应(好吧最后这个应该比较难遇到),受到惊吓的孩子很可能会迅速躲到家长的身边寻找安全感。如果此时,他的父母被特意安排离开他们身边,这个孩子会变得更加的惊慌害怕,特别是孩子处在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之中时。 此图为后配图
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依恋(attachment)。
如果你见过那种粘人的小孩子,你就知道这个名词怎么来的了,就是attach在别人身上。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认为,依恋仅仅是一种强烈的,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说宝宝们依赖着给他们喂奶的人,大一点的孩子则会紧紧跟着能够帮助他们生存的人。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Harry Harrlow)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哈洛(Margaret Harlow)使用一大堆猴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使我们对于依恋的理解变得更加明确和复杂,而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实验。 它是整个心理学史上令人悲哀的实验之一。 哈罗夫妇饲养了很多恒河猴,实验的一部分就是将猴宝宝在一出生时就和他们的母亲分离。听上去很残酷对吧?后面还有更残酷的! 之后哈洛开始注意到猴宝宝对于笼子里放置的毛毯非常的依恋,甚至工作人员把这些毛毯拿取清洗的时候猴宝宝们都会变得异常地暴躁。受到这个启发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制造出两种假的猴妈妈,其中一个妈妈身体是光秃秃的铁线筒,上面放有奶瓶,叫做铁线妈妈(wire mother)另一个妈妈,身体是泡沫板做的筒,表面覆盖着舒适的毛毯但是没有奶瓶,叫做绒布妈妈(cloth mother)。你们猜猜小猴宝宝更喜欢谁? 他们无一例外的更喜欢舒适的绒布妈妈,不论是焦虑的时候还是需要安慰的时候它们都黏在绒布妈妈身上,有时候尽管他们喝着铁线妈妈身上的奶,身体却任然站在绒布妈妈身上。在这个实验中,“有奶便是娘”的结论被证明了并不成立。 哈洛研究发现的结论惊呆了很多人——依恋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 事实证明,接触和抚摸对于依赖、学习、情绪健康以及心理发展都非常的重要。随着婴儿的大脑和心理发展,他们的情绪和社会行为也在不断成长。抚养者的行为,会对这种发展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会告诉你,儿童早期被抚养的方式会深远地影响他们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他人和看待自我(诶嘿嘿弗洛伊德的既视感有没有),更不用说早期教育对他们如何处理压力情景或是面对道德困境时的作用。 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复杂和危险,只会喂奶的铁线妈妈是搞不定所有的事的。 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来传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一个拥抱、一个耳光、背上亲亲的一拍、悄悄地戳一下对方都能够表达情绪和情感上的意义。 宝宝通过触摸来学会很多东西,这是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方式。你可以想象到,所有的这些可怜的恒河猴,他们不仅仅只是和母亲分开,他们失去的还有整个群体,所以他们长大以后会有一些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直白一点说:从这些猴子们表现出的迹象来看,他们真的非常的不安,从不能正常进食,到不停翻滚,一直发呆,有的孩子甚至开始自残,参与这个研究的恒河猴,大多数都再也没有康复(这也是Randall不喜欢行为主义的其中一个原因),其中一些小猴子在长大之后被强迫进行交配,即使成为了猴子妈妈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来照料她们的后代。 尽管哈洛的研究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这个实验还是太过残忍,也永远不会被当今的道德标准所接受(之后还会有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兰姆电击实验,Randall的毕业论文(大雾)……),但猴子就像人类一样,他们也需要爱,爱抚和关怀无比的重要。同时,依恋建立起的熟悉感,对于依恋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 文章和图片是来自转载,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
-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