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所有人都说爷爷奶奶带孩子没问题,”她说。“但患者告诉我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他们和我说,当时真的很想爸爸妈妈。”——爸妈在线心理网 国内的孩子很早就会与父母分开,农村的留守儿童,城市工薪阶级托儿所中的儿童都过早的适应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一开始可能会让父母觉得这是孩子独立的象征从而沾沾自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在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隐秘的心理创伤。 来自中国内蒙古的14岁姑娘塞尼娅(Sainiya),怎么才能应付欧洲寄宿学校的生活?爱尔兰一所名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女士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塞尼娅的父亲、身在北京的出版商贺雄飞感到难以置信。 “从3岁开始,她就在寄宿学校上学了,”他说,似乎这一点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但事实是这样吗?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海外的教育,希望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以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为基础,学习世界级的技能。贺雄飞便是其中之一。 他也是将孩子送去“托儿所”的数百万家长之一。这种传统始于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只有3岁大(有时甚至是2岁)的孩子一周都待在学校里,有时会回家过周末,但并非总是如此。 在圣哥伦比亚学院(St. Columba’s College)的那一年里,除了不喜欢那里的食物,塞尼娅似乎适应得很好。但这个结论恐怕并不明确,因为比起对水煮蔬菜的厌恶,情感创伤更难察觉。 在中国,新一代受过西方教育的年轻精神分析学家担心,幼年与父母或主要看护人分开的做法,给数百万中国人造成了深刻而隐秘的创伤。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常的。 这些专家认为,早年与家人分离作为一种有文献记录的心理学现象,在成年后造成了情感问题,他们可能无法形成健康的家庭关系。觉得幼时遭到抛弃的他们,会深深地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到沮丧。 那场革命结束后,为了给家长,尤其是母亲们腾出时间,让他们能离开家门去工作,中国修建了许多“托儿所”。让母亲们走出家门是解放女性这个官方目标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共产党的需要。 在1958年到1962年的大跃进时期,这种现象达到了顶峰。当时,毛泽东下令中国实行农业合作化和加大工业生产,从而超越美国和英国,于是许多孩子被送去了寄宿学校。 在《毛泽东的大饥荒》(Mao’s Great Famine)一书中,历史学家冯客(Frank Dik·tter)记录了当时幼儿园骇人听闻的情况。饥饿、疾病和玩忽职守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今,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抚养,好让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的父母长时间工作的做法,在文化上也被人普遍接受。但刘翼灵称,这种做法可能也会造成分离创伤。 “所有人都说爷爷奶奶带孩子没问题,”她说。“但患者告诉我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他们和我说,当时真的很想爸爸妈妈。” 中国的家庭不再会因为政治运动而分居多地,但现在的托儿所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网上,家长们问道:“我工作太忙了,南京或上海哪儿有托儿所?收费是多少?” 中国约有5500万名儿童被进城打工的父母留给了农村的亲戚,兴许一年只能和父母见一次面。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祖父母把孩子交还给父母时,孩子可能已经认不得父母了,这又是一种分离。“这真的是个大问题,”刘翼灵说。 在爱尔兰那所学校,塞尼娅的变化很大,尽管她只待了一年。她瘦了,并且似乎很受同学欢迎。但她父亲有些担心。“你觉不觉得她谈恋爱了?”他问。我不知道,我猜想塞尼娅也不会告诉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