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一、一个为孩子创造“美好童年”的母亲
贝丝最近在和丈夫赌气。她正在筹备女儿6岁的生日,而丈夫觉得她简直是挥霍无度。
贝丝是一家财经杂志编辑,而丈夫是证券公司高管,两人每年收入可观。贝丝并不觉得这样的消费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太大影响,她愿意给女儿一切最好的东西。
从女儿出生以后,贝丝给女儿买的生活用品全是高档的奢侈品,并且每年都会给女儿筹备一次昂贵的生日宴会,近几年更是请了专业的生日策划公司。
丈夫一开始还愿意配合贝丝,毕竟任何一位父母都愿意给自己子女最好的东西。但是丈夫渐渐开始吃不消,贝丝在“抚养”孩子方面的特殊热情让丈夫非常疲倦,有时丈夫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对小孩子完全没必要如此浪费,贝丝就会责怪丈夫一点不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指责丈夫太过于自私,不理解美好的童年回忆对一个人多么重要。渐渐地,对于孩子抚养这件事情,丈夫完全无法插手,贝丝就像一只母鸡似的,将孩子牢牢护在自己身下。
贝丝之所以对孩子如此费心,是因为她自己有一个充满遗憾的童年。
贝丝曾经是一个弃婴。一对中年夫妇收养了她,但是这对夫妇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他们自己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在贝丝的记忆中,自己只有一个破旧的小熊玩具,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有一段时间,她每个月和父亲一起领取救济金。上学之后,贝丝常常在时装店橱窗前徘徊,盯着那些漂亮的衣服和鞋看上好半天。贝丝的养父母对贝丝并不差,他们对待贝丝的教育非常严格,养母对贝丝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够成为一个医生或者律师。即便生活如此拮据,两人还是努力为贝丝攒积读大学的学费。但养父母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好好关爱贝丝,他们还要照顾自己残疾的儿子。
贝丝并没辜负养父母的期望,在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以后,她进入了一间证券公司工作,后来又加入了一家财经杂志做主编。贫寒的童年似乎并未对她造成不良的影响,相反还激励着她过上更好的生活。贝丝也常常被一些女性励志节目邀请,鼓励女孩子要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
然而,在她女儿出生以后,贝丝童年尘封的记忆,仿佛又一层层撕开了厚厚的包装纸,再次清晰起来。
每一次为女儿买新装,她就会默默地想,我当年要是能穿上这件衣服该有多好,你看女孩儿就是该穿这样的衣服,真是美极了;每一次和丈夫带孩子去玩的时候,她也会回忆起童年,想到自己从不曾和父母有过这些时光。父母总是忙于生计或者照顾哥哥,对待她的管教方式也很粗暴;她热衷于为孩子筹办一次又一次纪念会,热衷于给孩子拍照,她希望孩子每一个阶段有美好的回忆。
贝丝非常清楚的记得,小学时她和班里一个女孩同一天生日。有一年,那个女孩的父母为孩子在家举办了一次生日宴会,几乎邀请了全班同学参加。那天贝丝吃到了很多蛋糕,以及女孩妈妈亲手做的美食,但是贝丝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其实自己也是在这天过生日。她看到很多人送女孩生日礼物,忍不住偷偷藏了一个在书包里,而这一切,恰巧被同班一个男孩子看见了,男孩大声嚷嚷起来,所有人都知道了。女孩的母亲虽然善良的将贝丝藏起来的礼物送给了她,但从此以后没人再邀请贝丝参加任何聚会。当天被当众羞辱的感觉,直到多年以后才慢慢淡去。
当自己孩子过生日的时候,贝丝几乎想把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全部塞给孩子,那些奢侈的生日宴,不过她心里那个屈辱的小女孩,想向所有人宣布——你看,我可以拥有最好的礼物了!我不会再拿人家的东西,这些全是我的!
二、心灵的成长,未必跟上年龄的步伐
贝丝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们童年的记忆就会被触发。往往孩子的一句话或者与孩子相处的一个场景,就会激活他们心中的某种情感。而这种情感,会让父母退回到儿童时期,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和情绪,甚至完全不顾及当下的情况。
一个学生时代有着音乐梦想的母亲,可能会执着的让孩子学习乐器;一个曾经被同学欺凌过的父亲,听说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可能会反应过度。
为什么会这样?
人类心理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有一些差异,身体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渐成熟,但是心理的发展却可能被某一个创伤事件阻碍,停滞下来。这种心理发展的停滞往往很隐秘,只有当类似情景再度出现的时候才可能被激活。也就是说,童年发生的某一个事件如果没有被处理好,当事人再度经历类似情景的时候,就会出现孩童般的行为、想法和情感。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在抚养孩子的父母身上,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会引发他们关于自己童年时期的回忆。如果那些回忆中有创伤,有遗憾,很多父母会有意无意想要弥补这种遗憾,或者逃避创伤。
童年未能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孩子,除了会对自己孩子过度溺爱,也可能会对自己孩子的需求表现冷漠——一如当年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一样。其实对孩子过度溺爱的贝丝,在溺爱孩子的表象下面,也是冷漠。她为孩子精心准备的童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在筹划,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如何,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来不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她的女儿只是她的傀儡,替代她过她没有过上的童年。
三、别让孩子替你过童年
一个人要完全把孩提时代的往事统统抛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备受冷落、伤害和羞辱的经历,会在一个人心里留下刻痕。这种刻痕性的事件也许会被记忆淡忘,比如一个人可能会忘记这件事情的很多细节,但是感觉却还是会保留在身体中。一旦被触发,那种感觉就会把一个成年人拖入童年的状态。
成长的过程并不容易,很多人都受到过或多或少的伤害,某些伤害或许留下过未能觉察的痕迹,阻碍着这个人全面走入下一发展阶段。更有甚者,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遗失了某个重要的里程碑,漏掉了整个发育的阶段。所以当为人父母的时候,有些人会设法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补偿自己的童年,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再经历自己当时的伤害。
那些对自己补偿欲望越大的父母,越可能会忽视掉自己孩子本来的需求,无视孩子真实的感受。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吃饭,一个小时候尝过饥饿的父母,可能总会逼着孩子吃很多东西,他们总会觉得孩子会饿,乐于看见孩子吃东西。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食物吗?其实并不是孩子需要,是父母对饥饿的恐惧导致他们让孩子“替自己吃”。
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丝觉察——孩子并不是你童年的替身,他们有自己全新的生命,全新的人格,你当年未满足的需求,未必是他的需求;而你当年经历过的伤害,从他那里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补偿。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