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01
人人可能都认识达芬奇。
他的《蒙娜丽莎》几乎无人不知。 几年前还有一部叫做《达芬奇密码》的电影也非常红。 但是了解达芬奇生平的人不多。
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是一个私生子。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公证人,有自己的产业。 而他生母是他父亲家的女仆。 那时社会阶层观念严格,富裕的男性几乎不可能娶自家女仆为妻,哪怕她已经怀上了孩子。 达芬奇出生不久就被带离母亲身边,与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 达芬奇父亲娶过好几位妻子,每一位妻子对达芬奇要么残暴,要么冷漠。 因为成长过程中都是与这样的女性为伴,达芬奇对十分反感女性。 他一生未婚,传闻他所有爱人都是男性。 虽然反感女性,达芬奇画笔下的女性却异常美丽、端庄、娴静。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研究过达芬奇的画作,他认为达芬奇笔下这些美丽端庄的女子,其实是他自己母亲的投射。 在达芬奇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母爱的渴望,这种渴望从没得到过满足,只能通过他的画笔流露出来。 无论先天智力多高,或者后天接受了多少教育,童年母亲的缺失,对达芬奇人格塑造和情感关系都有着巨大影响。
02
在0-6岁,孩子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多数家庭是母亲和父亲)会对孩子一生亲密关系造成重大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自己的父母,来了解这个世界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差异。 父母的共同投入,是培养好一个孩子的关键因素。 不管孩子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很幼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学习按照社会对自己性别的期望,处理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任何一方的缺失或者不平衡的投入,都会影响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 父母对孩子都很重要。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各自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1) 父亲给予“规则”,母亲给予“安全感” 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耍,而母亲则倾向于照顾孩子。 所以父亲的角色更可能会向孩子展示"竞争性"和"独立性"这两种品质, 母亲的角色则倾向于赋予孩子"公平性"和"安全感"这两种品质。 在与孩子玩耍时,父亲更重视设立规则,母亲更重视为孩子创造安全环境。 在父亲过于强势的家庭中,孩子安全感很弱,却有过多“规则限制”。 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回避风险。 这样的男性普遍比较软弱,安于现状,不肯冒险; 在母亲过于强势的家庭中,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但缺少"限制"。 他们可能会不计后果参与冒险活动,并且不太重视社会规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情,甚至践踏他人利益。 只有父亲和母亲的养育方式结合,才能使孩子的成长处于一种平衡之中。 2) 父亲和母亲沟通方式不同 父亲讲话方式倾向于剪短、有方向性,直指要点,而且更能可能采用细微的身体语言; 母亲讲话方式则倾向于描述性,传递出更多情绪和情感。 孩子通过和自己父母的沟通,能够了解与男性和女性表述方式的差异,进而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 3)父亲和母亲为孩子人生的准备方式不同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若有父亲在场,这个孩子就会对男人的世界拥有更多熟悉性和安全感。 尤其对于女孩,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女孩,在青少年阶段和成年后都更能够和男性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而母亲的教养则会为孩子提供另一种榜样,让他们看到女性在和男性相处的过程中,什么样的言谈举止是恰当的。 对男孩而言,母亲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女性的世界,使男性发展出对女性情感和需求的敏感度。 男孩与母亲的沟通,也间接锻炼了他们与女性的沟通。 4)父亲和母亲关系的和谐,能够教导孩子尊重另一种性别 一个人与自己伴侣如何相处,往往会模仿自己父母的相处模式。 一个男孩,会从父亲对待母亲的态度,学习未来自己对待妻子的态度; 同样一个女孩,也会从母亲对待父亲的态度,学习未来自己对待丈夫的态度。 如果他们父母的相处模式是相互尊重,善于沟通,这种模式也会被孩子复制进自己婚姻中。
03
成长中缺失父亲或母亲的陪伴,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
答案是可能的。 其实,即便孩子拥有父母都在场的成长环境,如果父亲或母亲某一方太过于强势,完全阻碍了另一方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另一种性别角色也不容易发挥出对孩子的影响。 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的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改善孩子成长环境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父母分开是父母自己的决定,与孩子无关。 如果将感情破碎的责任推诿到孩子身上,他可能永远生活在"内疚"和"负罪感"中。 父母即便分开了,也要各自给予孩子爱。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彼此诋毁、仇视。 任何一方在孩子面前否认另一方,都是在切断孩子与自己亲生父亲或母亲的连接,很可能使孩子对另一种性别产生敌对。 若再一次进入婚姻,夫妻情感的和谐非常重要。 即便并非自己亲生父亲和母亲,孩子也能够通过观察父母的婚姻,学习男性和女性如何建立一段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不过,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仍然是父母双方都积极投入参与。 孩子在和父母健康的互动中,就能自然从父母那里收获不同的品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转自微信:小楼老师心理课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