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小婴儿有是非观吗?他们懂得对与错吗?儿童的是非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些都是在帮助儿童建立是非观这件事上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话题吧! 小婴儿有是非对错的概念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恐怕所有人的人会说,那么小的小肉肉,连话都不会说,怎么会有是非观呢?是啊!这么小的一个小肉肉,自然不必急着让他懂得这世间的种是非对错。更何况,这“是非”与“对错”都是成人世界的标准,且随着环境的变化都还经常会有所变化。 对于小婴儿来说,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对与错,但他们却可以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善与恶,感受自己是否是受欢迎的那一个。对于小婴儿来说,重要的是对他们身体的呵护,让他们的身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享受到最舒服的待遇。这对于小婴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让会让他们确信自己是否是被接纳的,是否是受欢迎的。一个倍受呵护的小婴儿,他们始终相信他们是可爱的。 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确信他们是可爱的、是受欢迎的,那么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挫折时,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会大提高。他们不怕对家长说真话,因为即使犯了错,只要自己肯承认错误,那么他们相信他们不会受到过多的惩罚,而且还会受家长更好的教导。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确信他们是可爱的,那么他们愿意和生活中的人打交道。因为在和他们在一起时,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愉悦,他们相信他们是受欢迎的。他们会在生活中结交到朋友,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那一个呢?和小婴儿说话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么小的小婴儿如何和他说话呢?从一出生开始,在他清醒的时候,在给他哺乳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和小婴儿对话。用你温暖的手臂温柔的抱着他,用你温柔的眼神注视着他,用你轻柔的语调和他轻声对话。从模仿他的声音开始,从你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开始,从你对他的各种猜测开始。比如,轻声“啊哦啊咿”;比如,“宝贝,你是不是饿了呀?是不是想让妈妈抱啊?……”等等。我相信许多妈妈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我们在和孩子对话时,就好像在编种种故事,当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一致时,这就是一个好故事。小婴儿也就在这样的对话中,这样的故事中不断的感知自己的存在,感知到自己的被爱,感知到自己对父母的吸引力。 幼儿的“是非对错”观来自于哪里? 幼儿的“是非对错”观大都来自于其重要照顾者的价值观和教养方式。越小的孩子对权威的服从性越大,他们对父母的价值观认同也越高,他们都希望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小孩”。并且他们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以获得“好小孩”这个称号,而这个“好小孩”常常和父母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幼儿的是非对错,常常和惩罚与奖赏联系在一起的。当家长对孩子大吼一声时,幼儿常常会认为自己错了。因为 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就是以后果为评判标准的,只要把事情搞砸,被爸爸妈妈批评,这些都是错了。特别是在父母有很大的情绪状态伴随时,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那暴风雨的情绪,而不是语言中的道理。 只要获得了奖赏,无论做事的动机是什么,结果是什么,那么在他们的心目中,我这样做就是对的,以后我要接 着这么干。比如,3岁的小宝把家里弄得很乱,爷爷奶奶不仅没有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反而对来家里的客人说,“这就是我家的皮小子,平常就这么闹,会玩儿!”那么,对于小宝来说收拾与整理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言行不一致”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当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听得很清楚,也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到实际中就变了,很多孩子都做不到他们答应的标准。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在骗大人,而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无法估计和预测做事情时要花费的精力,并且无法衡量这些付出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似乎总在做一些和自己想象不一样的事情,超出自己意志力的一些事情。低龄孩子的家长,不必为孩子的“言行不一致”过于担忧,而是要从孩子的能力与意志力方面,多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困难与挫折。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是非对错”观? 对于家长来说,始终是那句话“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并不总是在我们的语言中学会如何做人,他们更多的是观察父母是怎么样生活的,并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一个儿童,想要成为超越父母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父母如何越自己,在他的面前没有摆出比昨天的父母更出色的父母,他们选择相信现在的父母就是最好的人。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的原因所在。 当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时,对孩子的教导是非常必要的。从告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礼仪开始,比如“吃饭时不要把餐桌弄得太脏”,“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尊老爱幼”……等等。而且这些,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就全部教学会,家长要学会包容与忍耐,包容孩子不断犯错,忍耐自己内心中那么多的想法和不平静。 当再次回到“如何让儿童懂得是非对错”这个话题上来时,我们其实一直在谈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件事。而生活中一直都在教我们如何做人,这也是每个人一生的任务。我们不能期待孩子用他一个小小的童年就懂得这其中所有的奥妙,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每一次的失败与荣耀。也许这样,我们才可以成为真正能够陪伴孩子的父母。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