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自我要应对的事情简单地分为三类: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我的事。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有利我们理清自我的合理责任。把自我从无限或不合理的责任压力中解脱出来,避免自我感觉到无力、无助、绝望;避免因为不合理的自我责任的压力而焦虑与痛苦。
老天爷的事,泛指一切超越个人所能掌控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及其后果。比如:生老病死,意外、竞争的结果等。
别人的事,是指我们无法改变的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或者属于应该由别人负责的事情。例如:父母的态度,别人的评价。
自己的事。在所有自我需要应对的事情中,划出以上两类,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
举一个例子: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生死之外无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衰老与死亡。不过,衰老与死亡,却是自然规律,超越了我们的掌控。
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却非要去掌控它,那就相当于给我们的自我增添了难以承受的压力。面对这种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的自我只有逃避。逃避不了,就麻痹自己。麻痹不了,我们会感觉到自我的无力与无助。所谓:伴全能之无能,此之谓也。我们要去掌控无法掌控的事物,做不到,当然会感觉到自我是无能的;当然,也是无力和无助的。绝望,不可避免。抑郁,由此而诞生。这个抑郁产生的公式就是:因为全能所以无能。因为你承担了你承担不起的责任,所以你会觉得自己无力;因为你承担了不属于你而属于老天爷的责任,所以你觉得无助。
既然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那就把它从自我的责任当中清除,划分到老天爷的事情当中。当这个责任不在自我身上而在老天爷身上,自我的压力就减轻了,于是我们会感觉到轻松和自在。
那是不是我们要产生由此一种应对我们生命的虚无主义思想呢?当然不是。我们说过,划分出老天爷的责任之后,剩下的是我们自我的责任。回到死亡与衰老这个存在课题,虽然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但通过自我有意识的努力,减缓衰老,增加有效生命的质量,这是不是自我可以做到的呢?当然是。所以,适度运动、作息规律、健康饮食、积极心态,这些是自我可以做到的。自我承担这些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事情,他能胜任。能胜任就会有动力去做而非拖延逃避,达成目标也会自我奖励,感觉到自我效能感,成就感,自我当然就不会是无力无助抑郁绝望,而是有力有助有望的积极乐观。
再举一个考试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为家长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错误教育模式,给自己下了必定要考上某个自己心仪的大学的目标。并因此而焦虑。焦虑是给自我下了一个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的目标,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所以焦虑。
考试能否成功,能否从内卷的强烈竞争中胜出,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基础知识的把握、刷题练习与当年的题型的匹配、考场发挥、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甚至遇到的阅卷老师的风格与你的答题风格的匹配等许多因素都非常重要。所以,除了天才,普通人很难有绝对的必胜把握。考试结果充满不确定,但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很绝对。当然,自我的压力山大。那样,我们有可能在考前就在精神内耗中损失掉宝贵的心理能量,最后真的输在自己的心态上。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用在内耗上多了,用在学习上就少了。
如果我们把考试目标达成的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责任,交给老天爷。而自我剩下的责任,只去把控自我可以把控的--自我的努力上。不但轻松,而且能做到,自我很愿意去承担,也避免了无谓的精神内耗。
如果你真的把控住了你的努力,你的成绩会很差吗?
你觉得你享受自己尽最大努力获得的成果,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吗?
本文副标题是:一种可能有用的避免自我陷入抑郁与焦虑的方法,意谓:这种方法只是我们一种有意识的,对不合理的认知的纠偏方法。也许,适用一部分人,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人。 因为,人的心理结构不只是有意识的认知。除了意识,还有潜意识;除了认知,还有情感;除了心理应对,还有心理防御。所以,作者并不期望像鸡汤文那样,带着上帝视角般真理在握的姿态,去辗压我的读者的心灵;让读者感觉到厌恶与愤怒:你只是在说有用的废话?你只能让我感觉自己更加不好!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能在理性上认同这个自我责任的划分标准,但却感觉到自我要做到它却很困难。不要沮丧,它可能只是意味着提醒你。也许,我们需要去更多去探索我们心灵的运作模式。带着好奇的目光去探索,我们的自我是如何把自己陷入不合理的责任重负中的。
而这种好奇,它可能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把去探索我们心灵的钥匙--能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和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它胜过了在心灵的混乱中盲目的痛苦。
对自我的责任这个论题感兴趣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End...................................... 3.假做真时真亦假 浮士德的魔鬼契约 ——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之一 4.你需要证明你是好的吗?——自我攻击的游戏如何破,写给自卑者的伴侣 6.“都是我的错”——掌控的代价 全能与无能的双人舞 ——抑郁或抑郁人格的病因学之一 7.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何破?——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8.社会攀比如何破?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反思:谁没有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12.吃不到季节性食品的可怜皇帝 ——社交恐惧的另一个来源:隐匿性自恋与全能回避 13.还有没有梅一凡?我来回答这个关键问题,我还有救吗?——梅一凡遗书读后感 14. 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恐惧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18.孩子:你无须内疚!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例嗜睡症咨询个案 19.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养成记(临床片断之一) 20.“我”就是抑郁 22.买错了东西谁来惩罚我们?——严厉的超我与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23.受虐者如何创造施虐者 --施受虐主题下的两例投射性认同临床实例 25.只有课后不复习取得的优异成绩才能证明我才智超绝——自恋者的证明难题 26.积极的痛苦VS消极的痛苦 28.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9.攻击者&男女人 30.被将就 32.云南心理咨询委屈的好人——道德防御——心理防御机制系列之 35.我不想来咨询 只要你给我一个方法就行了——略谈心理咨询的技术与关系 36.【重庆强迫咨询】委屈的好人——道德防御——心理防御机制系列之一 37.孩子:你无须内疚! 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例嗜睡症咨询个案 38.花开的感觉 结案的快乐 39.保密、知情同意与匿名保护三原则——心理咨询师如何遵守保密原则 40.首先,从不为难自己开始——兼论神经症患者的病态成就动机 41.我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年青女咨询师谈我的性幻想吗?——性问题系列之一 黄手帕原创 42.零用钱、懂事的小孩与“当妈妈的妈妈”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之二 45.从特殊到一般--我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与病理心理形成原理 46.努力之神 --如果你努力了,你就一定能成功;如果你没有成功就证明你没有努力? 47.肖申克的无意义监狱与只有挣钱才有意义--意义的世界与恐惧 50.小众心理
-*-*-*-*-*-*-*-*-*-*-*-*-*-*-*-*-*-*-*-*-*-*-*-*-*-*-*-*-*-*-*-*-*-*-
如果孤单迷茫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 转载须注明出处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旅
--*-*-*-*-*-*-*-*-*-*-*-*-*-*-*-*-*-*-*-*-*-*-*-*-*-*-*-*-*-*-*-*-*-*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重庆焦虑咨询-重庆强迫咨询-重庆情感咨询-重庆夫妻咨询-重庆青少年咨询-重庆家庭咨询-重庆性心理咨询-重庆人格障碍咨询-重庆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好文等您分享!!!
咨询师黄手帕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毕业,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2002年获得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高级签约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者;职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参加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催眠、意向对话、沙盘、箱庭、正念、叙事、短程焦点、萨提亚两性关系、NLP、EAP,团体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同性恋等各种专业培训。
接受个人体验一百余小时,接受各学派、各种类型的专业督导300余小时。
在十余年万余小时的个案咨询中,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导,整合所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咨询风格。
工作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陪伴和帮助来访者去经历解除心理痛苦的过程,获得成长,享受人生。
咨询专业领域:自杀危机干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疑病等各种情绪障碍,神经症、人格偏移(边缘、自恋、依赖、回避、分裂样等)长程心理咨询;失眠/心理创伤/居丧/人际关系问题/各种适应障碍/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发展性危机/同性伴侣问题/同性恋自我发展问题/性心理问题咨询等。
工作感悟:
心理咨询需要把我们的内心贡献出来为来访者工作,因此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学习一样,是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永远止境的成长,感谢来访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成长。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1
- 三件事与自我责任清单--一种避免自我陷入焦虑、 -2024-06-24
- 我不能独自健康 ——与父母共生的“幸存者内疚 -2024-06-24
- 不配为狗与剪断了翅膀的雄鹰——羞辱与贬低如 -2024-06-24
- 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 -2024-06-24
- 社交恐惧与个人权利感 ——长程咨询临床片段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