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对于儿童期经历对人生影响的研究弗洛依德开了个头,埃里克森则把它发扬光大。从此原生家庭被大众所了解,大家也越来越关注童年对心灵成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多人"利用"它给自己一个不作为的借口。 人际关系不好?因为父母压迫没童年! 自卑没有自信?因为父母打骂不会鼓励! 学习成绩不好?因为家庭没有学习氛围! 婚姻情感不顺?因为我是单亲家庭! …… 许多人就这样固执的把自己“挂”在过去,利用「如果当初不是……」或「心理学家都说……」作为维持现状的借口,但他们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有些童年悲惨的人能成就自己?所以他们也从来不知道心理学家所说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其实是可逆的。 在这方面我个人就特有感受,从小生活在一个纷争不断的家庭,可以想象我的童年是多「曲折」,属于曲了360度,折了十八弯那种。照理论来讲我应该是自卑到没脾气、高傲到没朋友、贫困潦倒、生活凄惨、感情失利、投资失败、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但我却发现童年经历虽然给自己留下阴影与创伤,可长大后却还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对于阴影与创伤修补反而成就了我一些独特的品质。最好的例子就是当我走出自卑找到自信后,我发现无论做什么我再也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为我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这种心态。 要想知道怎么修补,就得先知道原生家庭对人生有什么影响。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童年经历会影响个人人格(性格、情绪)而埃里克森算是把这些影响细分到了极致。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儿童期(1.5~3岁):自主对害羞/怀疑 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期 根据他的理论,人生就像游戏升级打Boss,每个阶段你完成了某个任务就会获得某种品质,没能完成就得到相反品质,完成一半得到不完整的品质,完成过头又会得到过分的品质。 而父母家庭扮演的角色就是陪练,帮助孩子成功完成任务,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理论远没有这么简单,这里只是让你容易理解)它之所以重要,就好比建房打地基,前期获得某种品质越稳固越好,可以帮助后期其它品质的获取与建立,反之亦然! 而父母在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是人生初期最重要的伴侣,他们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孕前教育、学前教育、亲子教育就是希望给予父母足够的知识去正确引导孩子。 那悲惨童年就没得救吗? 房子地基没打好建歪了很难调整过来,但人生却不一样。对于人生儿童期留下的一些缺憾反而可能促成一个人的成长。 埃里克森提出,从成年期开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长任务,其实还肩负着另一个巨大使命,就是去补完童年缺失的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成年后你可以对早期的行为思想决定做出评估,并且分析它们是否适用,进而改变,重新设定人生轨迹。你开始对自己负责任,而不是让原生家庭的创伤一直伤害自己! 因此人可能经历一次或多次人格“再生”。而我个人认为,原生家庭给你造成的某种缺陷越严重,就可能在后期补完过程中给予人更多相关成长,从另一角度成就人的一生。(这就是我所经历的) 如何对人生进行补完 自我观察 艾瑞克-伯恩认为,人现在的所有行为与决定,都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换句话说,你现在之所以不喜欢社交,是过去经历过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行为决定。所以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现在的行为,去了解过去经历对自我的影响。 我的自卑感就主要源于家庭贫穷与学习成绩差,但在那个年纪的我并没有如此高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人指导我该如何做,这是大多数人会面对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经历与学习帮助我提升了意识,通过学习我开始意识到内心深处是什么在影响自已,也意识到可以通过双手去赚钱摆脱这种窘境。 所以你就是学得太少,脑子还没有开悟,所以每天困在原有的思想境界无法跳出来,所以少打麻将多看书! 接受或调整 通过评估童年的影响来决定现在的行为,选择接受或是调整,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调整,有些创伤你只要接受,人格就得到了升华。有些情绪你只要学会与之相处,就可能得到改善。核心是这次的行为是你自主判断的结果,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 我的所做的就是摆脱学习差对我的影响,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误打误撞,在那个时候我主动给了自己一个任务,就是自学英语,因为上学时我最怕的是英语,所以我打算挑战最怕的。(这就是我的调整) 万没想到在自学英语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是脑子笨而是不用心学,一但用上心我的英文水平提升得非常快。对最畏惧事物的挑战成功,让我打破壁了学习成绩差的壁垒,从而立刻找回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实践上所以它非常牢固。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其实人生是一个补完的过程。你、我、他其实都一样,我们都面对着原生家庭留下的缺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选择用何种方式去看待它。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
-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