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01 每一个内向的孩子童年里 都有被嫌弃的时刻 带闺女去玩沙子。 一对母女看我们来了,妈妈马上说:“看,来了个小姐姐,跟小姐姐一起玩吧。”小姑娘腼腆地笑了笑,又自顾自地玩了。 这位妈妈不断地鼓励孩子,一会儿说,“你看小姐姐的模型多好看,咱们用小桶跟她换着玩吧!”一会儿说,“跟小姐姐说一下你的名字,几岁了!” 每次,小姑娘只是友好地对我闺女笑笑。 我闺女是个“自来熟”,主动跟小姑娘一起玩去了。 两个人玩得很开心,但总体上是我闺女说得多,小姑娘说得少。但她的沙堡堆得特别棒,哪里是宫殿,哪里是小桥,似模似样。我闺女一会儿想做海豚,一会儿想做个章鱼,最后只做出了好多“馒头”。 小姑娘的妈妈说:“这孩子其它的都挺好,就是害羞,不爱说话,特别内向,怎么教也不行,愁死人。” 语气里带着歉意,以及对孩子的责怪,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嫌弃。 之所以对这位妈妈的心思看得如此清晰,因为我也是个内向的人,小时候没少听这种话: “你要活泼一点,这样扭扭捏捏像什么样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样喊个阿姨好吗,怎么这么没礼貌” “我现在都不爱带你出来,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小朋友玩一会,总粘我身边干嘛”。 ......
02
性格跟血型一样是先天的 被迫改变,可能让他从天才滑向病人 生活中,说一个孩子“外向”,那是对他社交能力的认可,意味着他更讨人喜欢。而说一孩子“内向”,潜台词大多是“害羞、孤僻、不爱说话、社交不行”之类的贬义词。成功人士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外向的人更容易获得关注与支持,而内向的人存在感太差,很容易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于是,我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于内向安静的孩子,会想尽办法去改变他。 公司有位程序员,小时候家庭聚会,别的小朋友叽叽喳喳地一起玩耍,他则坐在一旁看漫画书或是摆弄小玩具。“这种性格走上社会怎么行,得改。” 于是他妈妈制造机会让他跟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甚至逼着他在众人面前表演、唱歌,希望内向的他有一天能破茧而出,结果折腾了一番后,他反而内向得更厉害了。 现在他依然是个内向的人,但因为工作细致周到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程序员。 其实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仅仅说明两种类型的人对相同情况反应不同,从没有好坏优劣的区分。外向与内向的人在大脑生理结构天生就存在差异,或者说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哈佛大学有一项跟踪了几十年的研究,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而老辈人告诉我们,“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之,内向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人格气质,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无论父母怎么努力改变,也只是徒劳。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也有这样的描述: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 无论是哪一条都跟病态无关。倒是父母,如果强迫孩子交际,企图扭转孩子的人格,倒是会导致他们紧张不安,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向性格感到自卑,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比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可能因此毁灭了一个正常人,多出个“病人”。
03
内向的人不容易成功? 你被骗惨了! “不爱说话,内向的性格,以后朋友都没得交,职业生涯怎么办?做买卖更别提了!” “你太内向了,当不了领导的!” …… 父母在教育孩子要活泼开朗的时候,都会这么说,把内向与不成功捆绑在一起,但是,你可能被骗了。 美国有一项长达30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乔布斯是一个孤僻的人,但他能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智能手机时代应互联网而生。童年的盖茨不善于言谈,比起与人相处,他更爱钻研新技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小咖啡馆里写小说的时候很害羞,“我连跟他人借支笔都不敢开口。” 对周星驰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现实中并不像在电影里那般张狂和外向,而是极度内向的。 即使看起来不大适合内向者的职业,比如金融、政治和社会运动中,一些伟大的突破也是内向者做出的,戈尔、巴菲特、甘地都是借助他们的内向而不是克服内向做出的成就。 外向的人更善于利用外界资源来辅助自己,但是内向的人有更持久的专注力和耐力,各有优势,只要能够顺应自己的特点,任何一种人格特质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04
如果你遇见一个内向的孩子 请加倍爱惜他,让他活得更像自己 尽管每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都是独特的,但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 他有超强的自动纠错能力,会把自己做过的错事牢记在心,很少犯相同的错误。 他做事小心谨慎,一般不常闯祸。就像调查里说的,当交通灯变黄的时候,内向的人往往会踩下刹车,而外向人则会踩足油门。 他注意力更集中,能善始善终地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幼儿园里那些能搭建复杂的乐高积木往往都是安静内向的小孩。 他喜欢观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遇事沉着,内心强大。 他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他更懂得倾听,能更好地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在倾诉、抱怨的社会里,他更容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 安静、稳重、专注、深思熟虑又贴心,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小孩吗? 但是,在一个充满社交焦虑的社会中,如果你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认识和保护孩子独有的潜力。 内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如果连父母也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强制地去改变他,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告诉自己也告诉他,相对于活泼的外向人,他只是另一群正常人。 不要给他贴上“内向、不会说话、不合群”的标签,你的否定会让他为自己的特质自卑,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自责,或许还会违背自己内心去迎合大人和世界,假装成 “外向”的乖宝宝。 别老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是不是不开心?到底在想什么?沉默并不意味着他不开心,很多时候,相比较外面浮躁的世界,他只是更喜欢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 顺应他的特点养育他,他将会成为一个体贴的、专注的、有趣的人。 而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成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