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焦虑型人格障碍,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与他人建立关系缺乏勇气。 一、焦虑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指出,焦虑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焦虑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王某,某高中教师,本人独自前来咨询。 求助者自述:“我与人相处,总是感觉紧张,总愿意对别人察言观色。只要谁略微有一点不高兴,我就心里不落底,细想是否什么地方得罪了他,甚至还为此而自责。整天搞得自己很累很累。每天工作非常认真,也非常卖力气,但是,总担心领导会不满意。晚上时常入睡困难,躺在那里自省。吃过一些补脑的药,主要是脑白金之类,还有进口的鱼油什么的,开始还有点作用,后来就不起作用了。这种情况好像有很多年了,小时候家庭成分不好,总担心冒犯别人,担心给家长惹祸,谨小慎微。上大学以后,虽然知道大家是平等的,甚至知道在别人的眼里自己很优秀,可是就消除不了这种面对人和事感到不安的问题。 案例点评:这位教师属于焦虑型人格。 二、焦虑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⑴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⑵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 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② 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③ 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④ 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⑤ 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⑥ 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三、焦虑型人格形成原因 焦虑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多数求助者自幼懦弱胆小,容易惊怒,有持续和广泛的紧张忧虑感觉,敏感羞涩,有自卑感。 上述案例中的那位教师,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政治地位低下,总是战战兢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因而形成了焦虑型人格。 四、焦虑型人格的治疗方法 对焦虑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 (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份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相关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焦虑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为什么我总是“状态不好”? -2024-06-26
- 别人怎么对你,你就一定怎么对他吗?/“激将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