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小美认为小娟抢走她的男朋友,因此非常讨厌她,还叫大家不要理她,如果有些同学私下跟小娟一起玩,甚至会被小美警告,时间一久,小娟越来越害怕上学,在班上也越来越显得孤立了。 小潘的成绩一向比隔壁的明明好,但明明嫉妒心下,四处向其他同学宣扬是小潘作弊的缘故,大家也都相信了,于是渐渐排挤小潘,好多活动不让他同组或参与,让小潘好受委屈,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也无能为力。 近日网络上、电视上常见诸如此类的霸凌事件频传,让许多家长老师都忧心忡忡我们的校园环境怎么了?而为了迅速解决问题,多数人第一时间,往往便是想着如何矫治、惩罚霸凌者,可是霸凌的形成,常是一个酝酿已久的暴力循环圈,所以光是记过、隔离禁足、取消权力、责打惩处或退学,可能治标不治本,甚至使情况恶化。因此,或许藉由透视霸凌的本质,才能站在了解孩子内心的基础上,进而为所当为。 如上述的两个个案小故事,霸凌戏码的脚本,通常都包含了三种角色,包括:霸凌者、被霸凌者及旁观者。随着霸凌者的无知、被霸凌者的无奈,和旁观者的无力,三位一体的内心戏,交互增强的交织出全盘皆输的结局。 霸凌是故意、蓄意的敌意行为 以行径或手段来说,至少可以区分成三种方式,包括关系霸凌(伤人)、言语霸凌(伤心)、肢体霸凌(伤身)。其中,前面两者因为不如网络、电视的暴力画面如此外显、容易被师长发现而吓阻,反而以隐微的方式,暗藏在同侪、群体中,使孩子承受更大的委屈、无助,就像前面两个故事描述的情形般,产生更强的杀伤力。所以孩童间若有嘲弄、威吓等情事,都不可当平常事而小觑。 尽管没有单一的因素可以完全解释霸凌行为,但仍有些共通的心理动力,是促成孩子以不同的角色(有些孩子同时是被霸凌者,后来也成为加害者),沦陷在霸凌循环里的成因: 霸凌者的心态里,关键的是鄙视 也就是强烈的厌恶、贬低某个他认为次等、不值得尊重的对象,而这种行动上的自大,经常反映的是表象的优越感,其实为了掩饰他/她自己内心更深处的无能与受伤。在临床上我们不也常见一个被放弃或忽略的人,靠着贬低他人,让别人感觉很差,来抬高那其实极度脆弱的自我吗?因此这时再去责备、斥骂和惩处,不知会不会酝酿了另一次霸凌行动的展开? 被霸凌的人,因为在某方面不太一样,而成为霸凌者的攻击目标。但更糟的事,在事后,他们因为害怕告诉师长会遭到报复、不认为有人“能够”、或“愿意”帮助他们,最终独自承担了这自觉羞愧、哀伤的秘密;然而心灵上的羞辱和恐惧,却足以让一个人的存在消失。 旁观者要面临的压力,则是必须做出抉择 不管袖手旁观、主动加入或挺身而出,都要付出代价。譬如害怕自己受伤、成为霸凌者的新目标、或担心插手会让情形更恶化等,当然也有许多孩童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过程,其实都在无形间,侵蚀了一个孩童因无法阻止一场亲眼目睹的悲剧,而受损的自尊、自信,与对人际间的信任。 如何有效遏阻霸凌事件发生,身为霸凌孩童的家长能做些什么呢?下列是可能的应对行为: 1. 同理情绪感受:首先也最困难的,是进入信任关系的阶段,愿意放下责备或指导的角色,以同理的态度,让霸凌学生愿意说出真正的原因、倾吐感受,"有时候看不惯某些人,就会很想让对方不好受齁?对吗?"、"有时候心里不痛快,真的会忍不住也想让别人尝尝这种滋味,对吧?"。不管生气、厌恶还是懊恼,都是可以被同里、了解的。 2. 建立纪律:但也要让霸凌者明白,他行为的严重性和错误,让他知道必须承担问题,并且提供他一个修复的过程来解决问题,包括三步骤:(1)认错(道歉并不够,要负责的开始修补破裂关系)、(2)改过(明白自己到底做了甚么,为何要这么做,是生气?忌妒?以后再有这种感受,如何防止再犯?)、(3)和解(这点很可能需要时间,由成人策划,在被霸凌者疗愈期间,学习尊重地保持距离,耐心等待表达歉意的时机)。但整个过程,会持续传达一个讯息给孩子,即:我们不是认为他是坏人,只是行为不当,需要修正,而我们绝对相信他有能力,变成为负责、关怀人的人。 3. 培养同理心:事实上第一点中,对他展现同理心时,我们就在示范如何设身处地去关心别人的感受。再者,透过ㄧ些日常生活事件,引导孩童去想一想别人会有甚么想法。但最重要的是,设法扩充孩子"关心别人"的感觉。因位同理心是人类天生的特质,只是在霸凌者身上,埋藏的很深,他也需要被挖掘和体验到,原来关心别人的感受是这么不同,所以譬如问他想法:"当你能够帮助同学的时候,你有甚么感受?"、"上次你能这样帮助同学,你猜他们怎么想你?"。 至于孩子遭受暴凌的家长,也简介几点处理原则提供参考: 1.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也应该告诉大人有霸凌事情的发生 因为告密如果能让让自己或另一个小孩远离麻烦,那其实就是件该做的事情。此外,要让你你的小孩知道,他不需要独自面对这一切,当他愿意说出口,我们会陪在他身边,因为我们真心相信这不是他的错。 2.别急着介入、揽责任 尽管着急,但许多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可能会坏事。譬如会教小孩以后一见到霸凌者就躲,接着出面要求和对方家长、小孩面质、道歉,有时这样做,反而会告诉受凌儿童,你是很无助和无能的,也告诉霸凌者,我的孩子确实是很好欺负。所以,教导ㄧ些方法来抵挡霸凌者、肯定的拒绝,学习捍卫自己的权益,才能真正把责任交给孩子承担。 3.协助孩子增强自我感、培养健康的友谊,和打入团体 譬如如何与他人相互合作达成目标,怎么正确的解读社交讯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良好的人际技巧确实是减少遭受霸凌可能性的良药。 我们要记住,霸凌事件的发生,是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观者,环环相扣的系统,不是简单的惩处可以打破的循环。它需要同理和关怀的介入,毕竟当一个家庭没有忽略和高压时,才能开启心胸,彼此分享最深处的秘密;当一个人在童年感到自由与坚强时,才不会需要去羞辱其他人。用理解和耐心去看待霸凌,才能将友爱、正直和公平的心,真正注入孩子心中。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
-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