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时间:2024-07-06 13:35 点击: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荣格
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这是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一生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之外,更多是由我们的内在意识,去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比如,同样的一个选择放在两个人面前,有的人会选择争取、有人会放弃;同样的一件事摆在两个人面前,有时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完全不同的反应,最后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小到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选择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职业选择、生命管理等等。
 
这里所说的内在意识,在心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潜意识”。
 
心理学家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我们日常的思想、行为和决策这些“有意识”的念头,只占5%,其余 95% 都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潜意识。
 
所以,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我们的潜意识决定的。
 
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控制着我们的行为、选择;保存着我们的创伤的经验、信念和限制;和一切关于我们的生命的秘密。
 
虽然我们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甚至有时候觉得:我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认为的,由外在力量决定着的命运,其实很可能是潜意识驱动着自己所做的选择。
 
我们一生都在被潜意识无形的操纵着。即便深陷痛苦,也感觉自己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不了解潜意识,就只能被自己的潜意识牵着鼻子走。
 
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运作的。比如:







 
 
想要改变命运,就从改变“潜意识”开始!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要想通过改变潜意识来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1、人的潜意识和自我认知大部分是过去生命经验的积累和印记,所以要想改变,要先从觉察自己入手。
 
比如,在遇到一些困境和痛苦时,去反思自己为什么给自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自己进入了哪些模式?自己有哪些地方压根不受理智所控?
 
2、如果很难觉察自己的状态和模式,那也没关系,就从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部分入手。
 
在生活中,让你觉得“不舒服”、有情绪的点,基本都是你需要去觉察和改变的部分。
 
3、进行一些专业的学习和冥想练习。冥想、催眠,都是可以有效连接潜意识的方式。
 
当我们日常在清醒状态的时候,是完全觉察不到潜意识的。只有在冥想、催眠,这种深沉放松的状态下,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才能够去连接到潜意识。
74、


父亲常消失,母亲太强势:家庭给了孩子哪些被动伤害?

今早9点多的地铁上,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吱哇乱叫,母亲在旁边扯着嗓子教训他,父亲则缩在一旁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到公司提起这件事,发现大家都见过类似的一家人,在地铁、公园、高铁......
 
“强势的母亲 + 消失的父亲 + 熊孩子”,在国内,这种家庭组合总是很常见,这也确实是一种失衡的家庭模式。在此模式下的家庭往往不够和谐,尤其是孩子,更会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很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果我们成为父母,怎样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如果你已经形成这样的家庭模式,又该如何改善这种“坏关系”?
 
如果你也是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熊孩子”,又该如何理解父母,并自我疗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母亲、父亲、孩子三者各自的角色。
 
 
“强势的母亲”
 
前两年有个词“虎妈”,恰好可以形容这种亲密关系中的母亲。她们往往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命令,想要“操纵”孩子,形成一种高压型控制(coercive control)。
 
实施高压型控制的人,往往是出于自己的“掌控欲”,想要获得一种权力感。最可怕的是,这种控制常会举起“以爱为名”的旗子,让被控制者无法反抗,比如: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女儿,我会花这么多心思在你身上?”
“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这么做,你个没良心的?”
 
然而控制之外,母亲往往又不会给孩子足够的反馈,例如夸奖、赞扬、拥抱、抚摸等,对孩子的心情变化往往也不够敏感。孩子渐渐就会只知道“什么是错的”,却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进而表现出更多的焦虑、退缩——因此,这种孩子在学校反而更容易表现得优异、听话、遵守纪律。
 
对这种“高要求、低反馈”的教养形式,也有一个词叫做“专制型教养”。这种不健康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低自尊、不自信,缺乏自己明确的边界。长此以往,还可能形成心理学上常说的“共生关系”:对母亲越发依赖,缺乏心理边界,无法拥有“独立的自我”。
 
 
 
消失的父亲
 
至于这种家庭模式中的父亲,往往是“无为而治”的“猫爸”。
 
这类父亲习惯于“忽视型教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衣食住行,却不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交流也往往显得不足。
 
这便涉及教育的另一个本质问题,叫做“过于疏远的边界”。通俗来说,就是“不亲近”、“疏远”的亲子关系。
 
对孩子来说,他们唯一的情感来源就是父母(长大后逐渐从朋友和恋人等身上建立情感联系)。儿童在早期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用下列方式来对待儿童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
 
“对儿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冷漠或怪癖行为;
对儿童个人的需要缺乏尊敬;
缺乏真诚的指导;
轻蔑的态度;
过分颂扬或缺乏赞扬;
缺乏令人信赖的温暖;
逼迫儿童在父母争吵时选择支持一方;
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
偏袒、隔绝同其他儿童的交往;
不公正、歧视、不守信用;
充满敌意的气氛......”
 
在这些情况下,孩子还会对父母产生一种生理的“敌意”,但由于孩子本身力量渺小,生存还必须得依赖父母,所以又得压抑这股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就可能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无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差。《生物精神病学》杂志在2015年还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的压力会让一个人体验热情和快乐的能力变差”。
 
“一个人在童年遭到忽略,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两倍。”
 
 
“熊”的孩子
 
这种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边界的时远时近(不稳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在这种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也有大概率会成为“熊孩子”。
 
毕竟,孩子这时的认知发育还不健全,他们无法想清楚:父母爱我吗?我应该怎么做?是要严格按照母亲的“要求”做,还是听父亲,做到这样就可以了?
 
这种表现也正体现着孩子对于“自我”和“亲子关系”的一些诉求。他们需要得到清晰、有目标、有反馈的教育。当他们得不到,便会作出一些发自本能的回应:
 
他们会对母亲作出“反抗”: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他不再愿意处处、事事被“控制”,想要表达自己的诉求。但由于年龄,这种反抗往往是无效的,于是,他开始叛逆:母亲越不让他做的,他越要做。所以叛逆现象往往出现在自我意识暴涨的青少年时期。
 
他们也会尝试对父亲作出“吸引”:孩子渴望接近父亲,获得父亲的爱,可是“猫爸”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得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安全感。于是,孩子要么非常乖——试图得到大人的夸奖;孩子要么非常熊——斥责也是一种互动方式。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二胎、三胎家庭的小宝宝出生以后,孩子反而更加调皮的原因。
 
 
所以,父母们该怎么做?
 
1. 更多关注另一半的情绪
 
解决教养问题之前,夫妻关系更应该摆在首位,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强势的妻子往往容易发怒,弱势的丈夫则容易回避沟通,这会使得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教养。
 
出现问题,不管有多严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私下进行沟通,维护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比如妻子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父亲,父亲也不要动辄一言不发、甚至摔门而出。
 
2. 学习一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个观点,他认为2-7岁的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会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认识世界,还无法理解因果的逻辑关系。
 
而7-12岁的孩子,虽然已经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但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更多只能理解实在的物体,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像成年人那么完全。
 
举这例子是为了说明,儿童成长是有自然规律的,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期逼他做不合适的事情,便会影响他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所以,教养孩子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3. “权威型教养”
 
在教养方式中,这是一种公认最理想的方式。
 
关键在于“恰当要求、恰当反应”: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积极的关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使用这种方式,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
 
对于这种家庭模式,这三个算是比较基本的解决方法。毕竟,教养孩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事情,谁都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就像孩子要学习如何成长,“做父母”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