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秘密》 愿你心想事成!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给别人发这样一句祝福语。但现在,这个很普通的祝福语变身为“灵性的在一些古老的传说、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的“至大的秘密”。 这是最近一部煞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传词,并因为它揭示的这个秘密成为了一个系列的畅销书。这部影片自称“纪录片”,但在我看来,它并未记录什么事实,而是以超级传销式的风格,用一个又一个“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扬“吸引力法则”,系列书籍也完全记录了这些成功人士,及心理研究者对这一法则的阐述。 吸引力法则是这部影片对心想事成的新诠释,“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频率的能量波,而它会引起具有接近频率的能量波的共振。”于是,如果你有一个糟糕的想法,你就会吸引具有类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频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终你会收获一个糟糕的结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终就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念,我在看电影时偶尔也会感到热血澎湃,但当看到影片上一个严重秃顶的男子说“我们能到达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达成”时,我忍不住放声大笑,我很想问他:“老兄,你能让自己的秃顶长满头发吗?”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除了《秘密》之外,更早让我们知晓,心想事成有可能实现的是台湾作家张德芬的一本名为《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书。 她用小说般的笔触,揭示心想事成的真相:清除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的来到你我的生命中。看完这个故事,你心中会自然的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好的想法会产生好的结果。对于如何产生好结果,如何能心想事成,她还随书附赠了一本《心想事成三十天实践手册》,让你养成面对任何事情,都先往好处想,都首先期望好的结果的想法。 好的想法、好的意念就能吸引好的结果。说来如此简单,但对于一个习惯于负面思维的人来说,就好比让一个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学会并习惯用左手写字一般。但若改变习惯就能让我们心想事成,我真的愿意从今天开始,就写下自己内心美好的愿望,并每天为之积极努力,并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望实现的那一天。 采访提纲/诚哲观点: 1、你相信“心想事成”真的存在吗?为什么? “心想事成”一直是人们期待的一种美好祝愿,既然是愿望,就不可能全都能实现,不然人类就不会矢志不移的去探询和奋斗了;因此“心想事成”并不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想象的力量和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美好的想象/梦想,它能激发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让许多美丽的梦想都变为了现实;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让“事成”或者要成的是什么样的事,通过什么方式去成事。就个人来讲,这涉及到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有清晰的目标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积极正向的自我暗示策略,让自己拥有更积极的意念,积极的心态和更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在尽可能多的心流状态下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的事。这方面,虽然“吸引力法则”至今仍然不能证明是科学定律,缺乏科学的验证依据,但其书籍上有许多理念和方法是很好的,可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用,但不要盲从与迷信。 验证的方法是自己应用之后,感觉是否更好,是否变得更积极乐观,心态是否更好,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方面是否有更积极的变化,是否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标,毕竟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秘密》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及《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中说道的“好的想法、好的意念就能吸引好的结果。”是否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好的愿望,正面思考这样的词语是否提示我们发问,思维的力量有多大呢? 可以用心理学来进行解释。持续的好的想法、好的意念与好的结果之间会呈现正的相关关系,但不一定是线性的因果关系,没有必然性,也没有《秘密》宣传的那么神奇。因为导致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还有你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何时采取行动,行动的持续性以及在什么情绪情感状态下,什么情境中行动,都是关键因素。因为“想法/意念---感受---行动---结果---现实”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思想/认知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指导我们的行动,而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思想所带来的感受---行动---结果也不相同。至于思想能产生物理能量来吸引事物等说法,虽然引入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来解释,但感觉很牵强,有急于依附科学的"伪科学"之嫌,只是停留在一个类比的层面上,至今无法进行科学实验,也无法重复验证。 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些与心理暗示、积极认知、情绪与健康有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从其他角度证明,比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主持的研究暗示作用结果的“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关于积极情绪有效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修女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持续数年研究证实每周感谢他人5次以上的人比其他人更能提增健康,快乐,压力管理水平,乐观,助人等研究结果。 3、若“心想事成”的能力真的存在,那这样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还是需要学习、练习才能达成? 在心理学层面上的“心想事成”能力---即积极、乐观、正面思考、探询内在需求和激发梦想,发现并发挥自己天生优势长处、欣赏感激、清晰目标、持续准备、增加心流体验等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但由于家庭、社会的塑造作用可能遮盖了这种能力,所以需要学习、探询、发现、练习、持续专注应用才可能会产生效果。但不是苛望神奇偶然,而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4、我们是否可以,将“心想事成”理解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遇到各式挑战,怎么身体力行,让下一秒想法充满正面、积极能量? 这是一种更现实、更有意义的理解和解读方法,“心想事成”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定向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方式,持续专注于积极正面的目标和事情上,采取有效行动,则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加的。请想一下,如果你能始终如一专注于自己如何获得健康,如何构建积极关系,如何获得财富,如何帮助他人,贡献社会,如何获得快乐等方面,那么你的生活将更加充满希望、有意义和更幸福,而你自己也会更具有“心理能量”;但是,如果你选择把大量时间用于担忧、憎恨、恐惧、抱怨、嫉妒、贪婪、愤怒等负面想法/情绪中,那么降临在你现实中的事情可能并不是你希望发生的,你也会变得消极、负面和不幸福。积极心理学和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对此有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结果以及实用的经验。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欺负与霸凌--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4-06-27
-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