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者,心灵的健康与成熟,意味着孩子存在本身已经满足了父母。也就是,孩子生活得好,已然满足了父母。所以,在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时,可以给予孩子不求回报的爱;在孩子需要有条件的爱时,其给予的有条件有爱,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培养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而不是为了满足自我(满足父母的自恋、不安全感、代偿自卑、情绪的垃圾桶等)精神上的需求。
虽然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缺点或不足。但只要父母性格上的偏差不要太大,孩子也可以用父母给予的好的部分去纠正不好的部分。这样的父母,整体上在精神层面,就是满足孩子的。孩子的人格,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而如果父母人格缺陷或偏差太大,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是在通过孩子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而当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而不是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人格的偏差就一定会出现。这种人格的偏差,也就是孩子成年后的心理疾患形成之根源之一。 |
通知公告:
- 满 足 谁--心理疾患病源学之一 -2023-10-11
- 肖申克的无意义监狱与只有挣钱才有意义--意义的 -2023-07-11
- 努 力 之 神 --如果你努力了,你就一定能成功; -2023-06-27
- 零用钱、懂事的小孩与“当妈妈的妈妈”——如 -2023-01-10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1-08-12
- “我”就是抑郁 -2021-04-07
- “我”就是抑郁 -2022-03-0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