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此图为后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使用时未发现该图片的版权登记。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01 
	每一个报复性熬夜的人, 
	也许都是真正认真生活的人 
	  
	朋友很痛苦。 
	他天天熬到3、4点,才肯睡。 
 
	因为白天工作9小时, 
	下班,洗澡,一看表: 
	卧槽,10点钟了! 
	群里老板又@他任务, 
	最后忙到2点。 
	  
	“我完全没一丁点自己的时间。” 
	凭什么?他打心底里不平衡。 
	  
	我要时间。 
	我要独处。 
	我要休息。 
	  
	凌晨2点,躺床上,四仰八叉, 
	听个歌单,追三集美剧,极度放松: 
	“一直熬夜,一直爽”。 
	结果第二天,头是懵的。 
	靠着公交站广告牌,睡一会。 
	到公司困死,一个字打不出来。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我感觉,自己快死了。” 
 
	这叫,报复性熬夜。 
	也叫,晚睡强迫症。 
 
	报复性熬夜, 
	是说很多人白天工作太忙, 
	时间都被别人占去, 
	晚上不想睡觉,所以熬夜做别的事情。 
	特点是:很爽,但最终,很累。 
 
	中国,每天有5000万90后在熬夜。 
 
	从身体层面,毫无疑问, 
	熬夜无异于“自杀”。 
	所有人都说,“熬夜榨干了年轻人”。 
 
	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 
	但就是停不下来。 
	因为, 
	熬夜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心理动机, 
	而这些动机, 
	或许有积极意义。 
	只有理解自己为什么熬夜, 
	才能真正停止熬夜。 
 
	我们要看到,每一个熬夜的人, 
	或许都是想要真正认真生活的人。 
	每一个熬夜的人, 
	都在竭力的找回自我。 
 
 
	02 
	熬夜的人 
	最终都是为了寻找自我 
 
	熬夜,是一种很深的自我防御机制。 
 
	是保护你的自我, 
	保护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 
	不被现实扭曲和吞噬, 
	也是对生活不满的最后反抗。 
 
	认识一个广告公司副总监,29岁。 
	月薪3万,天天熬夜,两月没来大姨妈。 
 
	她说,你不知道, 
	我有多羡慕公司前台那个妹子, 
	跟我一样大,每天红光满面,皮肤好到爆。 
	而我的黑眼圈, 
	用一千块的遮瑕气垫都遮不住。 
 
	一问前台妹纸,她每晚10点,准时睡觉。 
	而副总监晚上总是要刷N集美剧才肯睡。 
 
	差别在哪里? 
	  
	前台妹纸说,自己对生活没什么大追求。 
	身体健康,朝九晚五,五险一金, 
	家里介绍的男朋友,2年后打算结婚。 
	对生活就四个字:相当满意。 
 
	“凑合凑合就行了,你想那么多干嘛。” 
	她劝副总监。 
	  
	而副总监,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计划出国深造继续学习, 
	家里逼着催婚,她坚持事业为上。 
	但恰好事业陷入瓶颈,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感。 
	她说,我觉得我时间不够了。 
	每晚开始用熬夜看剧,转移焦虑。 
 
	我说,你看到没? 
	很多熬夜的人,是因为自己要求太高了。 
	对生活太有追求了。 
 
	但当现实一旦无法满足你的欲望, 
	甚至还阻碍你去实现目标, 
	你内心又不愿意妥协和放弃, 
	这种压力和冲突, 
	超过你可以承受的范围时, 
	你的行动力会急速下降。 
 
	这也是心理学中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适度的压力,使人进步。 
	为了保护你的想法和坚持, 
	保护你正常的情绪不因现实崩溃, 
	你的潜意识,会帮你转移压力。 
 
	所以, 
	有的熬夜,看似是自我放弃, 
	其实是自我保护。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 
	要从痛苦中,找出意义。 
 
	熬夜的痛苦和挣扎背后,是你找回自我的强烈需要。 
	  
	如同,《雷的雷》里写道, 
	  
	有人说,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有人说,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雷说,痛苦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不满足。 
	是想找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们要看清熬夜背后, 
	你到底,想要什么。 
 
 
	03 
	有些人的熬夜, 
	背后有强烈自我惩罚的意味 
	  
	同样是对自己高要求, 
	但为什么有人就极为自律, 
	我就不行? 
	  
	还是要从内心寻找答案。 
	  
	很多人的熬夜,是强迫性的。 
	  
	27岁的男生告诉我, 
	他熬夜,是因为睡不着。 
	他总感觉有人趴在他耳边说, 
	“你好意思睡?” 
	  
	试着延伸一下这个句子: 
 
	“你这件事又没做好,你好意思睡?” 
	“你又浑浑噩噩过了一天,你好意思睡?” 
	“你今天都做什么了,你好意思睡?” 
	  
	本来他以为, 
	这是他对自己白天没有努力工作的惩罚, 
	后来他回忆道, 
	这些句子,是小时候父母常对他说的。 
	  
	小学考试考99分,奖励全部没收。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还好意思要奖励?” 
	  
	初中写作业写到11点多,还是错了一道题。 
	他实在扛不住,就眯了一会儿。 
	妈妈一脑袋拍醒他: 
	做了这么多次还错,你还好意思睡? 
	  
	你还好意思....... 
	这句话,成了一个魔咒。 
	  
	工作后,他对自己要求极高。 
	如果没完成一项任务,就会想惩罚自己。 
	渗入到潜意识层面: 
	我今天有一点没做好,今天就不能睡觉。 
	  
	对在过高要求和打击教育下长大的人, 
	熬夜,总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惩罚的意味。 
	  
	他们的内心在说: 
	我,不配睡觉。 
	其实是因为小时候有人对你说: 
	你,不配睡觉。 
	  
	所以也有人,把现代年轻人的熬夜称为: 
	晚睡强迫症。 
 
	总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干。 
	总感觉,自己有什么没做好。 
	总感觉,自己有什么没做完。 
	  
	当你看到在你是在对自己施加惩罚, 
	其来源是内化了养育者当年对的过度惩罚时, 
	你就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做好一件事而愧疚了。 
 
	因为愧疚,会引发极大焦虑。 
	进而熬夜,失眠,甚至堕入抑郁。 
 
	面对熬夜的关键在于: 你一定要摆脱你的愧疚感。 
	04 
	一个不强迫性熬夜的人, 
	大多有充足的安全感 
	  
	有的人熬夜,毫无原因。 
	  
	16岁的男孩特郁闷的说, 
	我今天作业写完了啊。 
	我没什么烦恼啊。 
	我最近挺好的啊。 
	但,我就是要熬夜,睡不着。 
 
	他总感觉自己飘在空中,无法落地。 
	“我内心有一个洞,我很空虚。” 
	  
	没有安全感,是一种原始恐惧。 
 
	一个人的基本安全感来自哪里? 
	  
	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师马勒认为, 
	2-6个月是母亲和婴儿的共生期。 
	也是孩子一生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安全感,换个词叫“依恋”。 
	  
	是指孩子与主要养育者在情感上的持久联结。 
	对人一生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 
	以及恋爱婚姻极为重要。 
	  
	一个人的睡眠状态, 
	和他的依恋类型有一定关系。 
	  
	国外研究者研究了婴儿依恋与睡眠的关系。 
	134名婴儿,分别在他们 
	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大时, 
	追踪调查他们的睡眠情况和依恋的关系。 
	  
	研究发现: 
	  
	24个月前,安全感显著影响宝宝夜醒次数。 
	134名婴儿中,6个月时, 
	安全型依恋宝宝平均夜醒的最少。 
	而混乱型依恋宝宝睡眠困惑更多。 
	夜间睡眠稳定性更低, 
	睡眠时间更短, 
	夜醒次数更多。 
	  
	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哈洛的实验证明: 
	孩子的安全感和母亲的关系强烈。 
	  
	两个假猴,一个铁丝做的猴妈妈,有奶瓶。 
	一个绒布做的猴妈妈,无奶瓶。 
	放小猴子进去。 
	结果, 
	小猴子竟选择了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 
	它会悄悄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 
	后又马上窜回绒布妈妈身上, 
	死死抱住它。 
 
 
	后来,哈洛拿走了绒布妈妈, 
	用发条玩具恐吓小猴, 
	小猴就疯了。 
	它蹲在地上,团成一团, 
	战栗、吃手指、摇摆、尖叫…… 
	眼睛一直望着绒布妈妈。 
 
	根据这个实验,哈洛提出一个著名论断: 
	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母爱的本质,核心是接触性关怀: 
	拥抱、抚摸、亲昵。” 
 
	想起综艺节目里, 
	常常失眠的陈学冬用的重力毯。 
	重达七公斤的毯子,盖着不会觉得窒息吗? 
	我自己试了试。 
	  
	 
 
	比起压迫感, 
	我更多感受到的, 
	是安全感。 
	一种被人拥抱的感觉。 
	像极了小时候,妈妈抱着你的感觉。 
	可以降低你的焦虑水平,更好进入睡眠。 
	但感觉,因人而异。 
	  
	虽然长大后, 
	依恋类型已经基本成型,再改变比较困难。 
	但当我们理解自己的强迫性熬夜, 
	有可能来自于安全感的缺失, 
	我们就能找到办法, 
	去真正缓解熬夜。 
 
 
 
	05 
	只有真正理解自己为什么熬夜, 
	才能停止熬夜 
	  
	常听爱熬夜的人说, 
	我老觉得时间不够花啊。 
	不熬,怎么办呢。 
 
	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说, 
	一个人的生命实现感越弱,死亡焦虑感越强。 
	即:你越不曾认真活过,就会越害怕死亡。 
 
	所以熬夜, 
	本质上也可理解为一种死亡焦虑。 
	是没有充分努力和实现自我目标的人们的, 
	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欧文·亚隆也说,死亡焦虑的意义, 
	是让我们尽可能活在当下, 
	让我们觉醒,引发人生的重大改变。 
 
	我想,这也是熬夜背后的意义。 
 
	我们可以尝试自我对话, 
	尽力理解自己的内心,在经历什么: 
 
	你究竟因什么熬夜? 
	你在逃避什么现实? 
	你困扰于未达成的目标吗? 
	你为何缺乏安全感? 
	你对什么人和事愤怒? 
	你想怎么去解决焦虑? 
	你内心究竟想做什么?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 这样的自我对话, 
	让我们和自己的潜意识有了基础交流, 
	不仅转化焦虑, 
	尝试和内心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 
 
	也让我们看清熬夜背后的动机, 
	让我们朝着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去努力。 
	这,就是欧文亚隆所说的“重大改变”。 
 
	同时,你会感觉到一种从心生出的力量, 
	不再是空虚, 
	缥缈, 
	没有安全感。 
	而是可以脚踏实地的,抓住时间,认真生活。 
 
	就像一个女孩说的。 
 
	“白天,我像个工作机器。 
	夜里不睡觉省出的时间,就像偷来的。 
	这时我的灵感会爆发, 
	对一切事物有着超凡的兴趣。 
 
	我会拿起平时看不进去的小说读到结局。 
	会偶然点开少女心爆炸的电视剧怒刷两集。 
	会拿起厚的像板砖的医学书怒啃半本。” 
 
	很多人负隅顽抗地认定, 
	只要我不睡去,这一天就不算结束。 
	这样,夜深人静时, 
	我们履行完各种义务,撕下标签, 
	终于做回自己。 
	本质上,这都是对自我释放的渴望。 
 
	所以,我一直觉得,熬夜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熬夜。 
	只有理解自己为什么熬夜, 
	才能真正停止强迫性熬夜。 
 
	但如果你自律力不错, 
	在基本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适度“熬夜”,或许也能变成一种 
	安静独处,深度思考,寻求自我的生活方式。 
 
	记住,世界和我爱着你。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
 - 无明变有明 不可控变可控 ——自残的动力学之一 -2024-06-24
 - 我疼故我在 ——自虐、自残的动力学之二 -2024-06-24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 -2024-06-24
 - 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 -2024-07-07
 -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24-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