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抑郁型人格最根本的特征,从人格的角度考察:是一种恒定而强大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贬低,甚至自我攻击的人格模式。当然,自我否定与自我攻击会导致庞大的抑郁症状群。从现象学诊断的角度观察,也会发现种类繁多的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与此关联。这种恒定的自我否定、贬低、攻击的人格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笔者的临床个案中,发现了一个心灵构建规律:来访者在童年创伤中,幼稚的心灵工作模式会把强与好、正确相关联;把弱与坏、糟糕相关联。以此,来解释整个世界和定位自我。当然,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来访者,一定是属于弱势那一方的。
这不仅让笔者联想起现实文明的宗教法则,构建并推行宗教价值观的统治阶级不是强势一方,而其治下人民是弱势一方吗?
人格构建的规则是,人格构建过程中,一定会包含他自己和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受到创伤的来访者,会内化强势的一方,并不断地打击、压迫、施虐弱势的真实自己。而属于弱势一方的自己,也会反抗内心中强势的一方。心灵的战场由此构建完成。弱势的一方,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变强大,以此抗衡内心强势的一方。内心的战线就像巴以冲突,延绵不绝,并演化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因为心灵创伤再加上分裂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访者人格被分裂成数个子人格,相互斗争和冲突。来访者的心灵运行模式就变得极端复杂,如果再加上来访者投射自己的心灵模式与现实互动所导致的反馈信息--包含真实的与幻想出来的,信息量将会是呈指数级地增长。哪怕来访者一天什么也不做,只坐在那里发呆,内心的活动也平常人复杂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模式叠加上它们带来的极端负面情绪体验,来访者的心灵就会过载、崩溃,就像电脑死机一般……
如果我们用人类国家来进行比喻。来访者的心灵,就像政教合一的专制国家。鸿蒙之初,自我在无知的黑暗中恐惧、迷茫,急盼一位掌握真理的光明使者,来照亮黑暗、迷茫的世界,找到前进的道路。谁手持真理,谁就是把众人从无知的黑暗中拯救出来的救星,谁就可以得到衷心的拥戴而成为合法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上台之后,为维护其统治,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精研他的真理,但一定会拒绝威胁其统治地位的其他理论进来,以维护其专制统治,就像当年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的布鲁诺。心理学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为维护人格的稳定性而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这里,笔者认为为了与功能上更倾向于保护心灵不受伤害的心理防御机制所区别,建议命名为:人格防御机制。采取的手段可能有:扭曲现实,故意对可能威胁其理论的信息不进行加工,视而不见;或者扭曲,做有利于人格倾向理论的解释;或者通过扭曲、夸大等方式,把中立的客观事实解释成符合其人格倾向理论的解释;或者对倾向于改变的人格部分进行(症状)攻击等。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阻抗现象,即是对此机制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表现的专门称谓。
病态的自我构建完成之后,虽然可以帮助来访者构建自我,适应环境。但其运行会导致为了生存而付出巨大的痛苦代价,甚至到后期无法再适应环境,内在冲突导致的无边痛苦或症状群,也将让来访者的自我陷入无法维护陷入崩溃的状态之中。
来找咨询师进行咨询的人格部分,我们可以将比喻为:在旧的人格专制统治下,感受到了痛苦与绝望,渴望救国(人格)真理的有志青年。就如同旧中国时代,出国留学寻求救国真理的有志青年们。咨询师正是与这部分人格合作,帮助来访者发展一个新的自我来替代旧的自我。咨询师与来访者这部分人格合作探索其心灵运作模式,并帮助其找到解决痛苦或者改变(病态人格)的成长过程,正是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化繁为简,抓住来访者人格中最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诠释其形成机制进行干预,预示着我们找到了一种也许有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宗教的暗喻,也容易被作者和来访者所理解和掌握。布丁之证明在于吃。理论的有效性在于临床实践。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这是我们的官方哲学方法论。本文通过临床案例来诠释这一机制,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所有的宗教都有一种特征,宣称自己是真理的化身。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屡见不鲜的是,一个种族本来有一种宗教,也就是有一种关于世界的真理--世界观与价值观。但被入侵之后,又被入侵的统治者更换成了另外一种宗教。这些被统治者,又获得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真理。所以,真理本身变得不重要,谁带来的真理变得更加重要。支配真理的是权力,真理由此沦陷为工具。宗教之战,背后其实是权力之战、利益之战,这一点早为大众所熟知。
马克思说:宗教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是被压迫人民的精神鸦片。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历来也有所谓“王霸”之术。霸道,即肉体上的武力征服;王道,即精神上的文化征服。通过王霸之术的征服过程,最终必须让治下人民构建起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能实现符合其统治利益的长久稳定统治。这是宗教从上层建筑的需要角度进行的一种解读。
从个体心灵需要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另外一种解读。自我的产生,也需要一个理解世界和构建自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自我不是虚空中的自我,自我永远是他生存的世界和社会关系中的自我。因此,离开了帮助他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工具--世界观与与价值观,自我既无法构建出来,也无法生存下去。统治阶级提供的现成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好满足了治下人民的心灵需要。当然,个体摒弃现成的思维工具,自己去观察、反思构建另当别论。
宗教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所有的文明发源之初,都会产生宗教或类似具备宗教功能的思想形式。这说明人类自我的产生,需要认识世界和定位自我。虽然人类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并不仅限于宗教这一种形式。
心理咨询在探索病态心灵的形成机制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活动规律,人类的精神活动规律,从群体到个体,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抑郁型人格最根本的特征,是一种恒定而强大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贬低,甚至自我攻击的人格模式。当然,自我否定与自我攻击会导致庞大的抑郁症状群。从现象学诊断的角度观察,也会发现种类繁多的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与此关联。这种恒定的自我否定、贬低、攻击的人格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笔者的临床个案中,发现了一个心灵构建规律:来访者在童年创伤中,幼稚的心灵工作模式会把强与好、正确相关联;把弱与坏、糟糕相关联。以此,来解释整个世界和定位自我。当然,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来访者,一定是属于弱势那一方的。
这不仅让笔者联想起现实文明的宗教法则,构建并推行宗教价值观的统治阶级不是强势一方,而其治下人民是弱势一方吗?
人格构建的规则是,人格构建过程中,一定会包含他自己和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受到创伤的来访者,会内化强势的一方,并不断地打击、压迫、施虐弱势的真实自己。而属于弱势一方的自己,也会反抗内心中强势的一方。心灵的战场由此构建完成。弱势的一方,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变强大,以此抗衡内心强势的一方。内心的战线就像巴以冲突,延绵不绝,并演化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因为心灵创伤再加上分裂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访者人格被分裂成数个子人格,相互斗争和冲突,来访者的心灵运行模式就变得极端复杂。如果再加上来访者投射自己的心灵模式与现实互动所导致的反馈信息--包含真实的与幻想出来的,信息量将会是呈指数级地增长。那怕来访者一天什么也不做,只坐在那里发呆,内心的活动也平常人复杂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模式叠加上它们带来的极端负面情绪体验,来访者的心灵就会过载、崩溃,就像电脑死机一般……
如果我们用人类的国家来进行比喻,来访者的心灵就像政教合一的专制国家。鸿蒙之初,自我在无知的黑暗中恐惧、迷茫,急盼一位掌握真理的光明使者,来照亮黑暗、迷茫的世界,找到前进的道路。谁手持真理,谁就是把众人从无知的黑暗中拯救出来的救星,谁就可以得到衷心的拥戴而成为合法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上台之后,为维护其统治,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精研他的真理,但一定会拒绝威胁其统治地位的其他理论进来,以维护其专制统治,就像当年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的布鲁诺。心理学把这个过程称之为:为维护人格的稳定性而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这里,笔者认为为了与功能上更倾向于保护心灵不受伤害的心理防御机制所区别,建议命名为:人格防御机制。采取的手段可能有:扭曲现实,故意对可能威胁其理论的信息不进行加工,视而不见;或者扭曲,做有利于人格倾向理论的解释;或者通过扭曲、夸大等方式,把中立的客观事实解释成符合其人格倾向理论的解释;或者对倾向于改变的人格部分进行(症状)攻击等。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阻抗现象,即是对此机制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表现的专门称谓。
病态的自我构建完成之后,虽然可以帮助来访者构建自我,适应环境。但其运行会导致为了生存而付出巨大的痛苦代价过程,甚至到后期无法再适应环境,内在冲突导致的庞大痛苦或症状群,也将让来访者的自我陷入无法维护陷入崩溃的状态之中。
来找咨询师进行咨询的人格部分,我们可以将比喻为:在旧的人格专制统治下,感受到了痛苦与绝望,渴望救国(人格)真理的有志青年。就如同旧中国时代,出国留学寻求救国真理的有志青年们。咨询师正是与这部分人格合作,帮助来访者发展一个新的自我来替代旧的自我。咨询师与来访者这部分人格合作探索其心灵运作模式,并帮助其找到解决痛苦或者改变(病态人格)的成长过程,正是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化繁为简,抓住来访者人格中最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诠释其形成机制进行干预,预示着我们找到了一种也许有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宗教的暗喻,也容易被操作者和来访者所理解和掌握。布丁之证明在于吃。理论的有效性在于临床实践。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这是我们的官方哲学方法论。本文通过临床案例来诠释这一机制,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来访者A君,重型抑郁症患者。通过五年的长程咨询,来访者已经构建新的相对健康的人格。我们把新的人格称之为新我,旧的病态的人格称之为旧我。随着新我的不断发展壮大,旧的自我愈加恐惧,对A君进行疯狂的反扑。A君卡在新旧自我斗争之中,咨询陷入僵局。
这里摘录两次咨询会谈记录:一次我们提炼出了抑郁人格的核心信念,我是糟糕的、坏的、黑暗的;别人都是好的,正确的的。所以我必须否定我自己;第二次会谈我们理解了为何旧的自我把自我解释坏的,而别人解释成好的。是因为在来访者经历的童年创伤中,她属于弱势一方,而别人是强势一方。为了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为了活下去。她把强解释好与正确,弱等于坏与不好。由此,适应环境要付出的是创建病态人格的代价。
摘录如下(小标题与文字着重符号为笔者所加):
第一次咨询会谈节录:
……
咨:你内心一方面,在憎恨自己成为别人的工具。
但矛盾在于,只有做成为别人工具的事,才是合法的、正确的。
当你觉察到这一点,有何感受?
来:我想要把我原本认可的这条规则想要打破。
我不想这样子。
咨:你怎么打破,怎么建立新的规则?
来:我想要,我虽然没有做出社会评价体系里被认可的事。但我感觉很好。多去发现这样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不去听,去置疑内心的那个部分,觉得好像,你因为这么一点事就觉得自己好了,你太自恋的。这些小事,你不觉得很好笑吗?你这么得意。感觉当冒出这种声音时……
咨:内心有一个这种声音。它应该是一个人格。
它的特征:你的自我感受是不对的。只有成为工具被别人表扬才是对的。
我们先命名?
来:规则制定者。
咨:对规则制定者进行自由联想。
来:我是绝对糟糕的。所以我自己产生的那些感觉全部是不正确与不合理的。我的感受,都是不能被这个世界所接受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是完全坏的。所以,我不能自发地产生(自我感觉)。我不能有自己的感觉。因为这些由坏的自我产生的感觉是不好的,不能被正确的世界接受的。所以我得接受正确的规则的指导。我得按照这些正确的规则去做事情。 然后,我做的这些事情。得到的这个结果就会是好的成果。把好的成果交出去,他们就会告诉我。你按照正确的规则做的事,被我们与这个世界认可了,你可以感觉高兴。
咨: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自我否定的规则制定者。
……
第二次咨询会谈节录
咨:我们开始吧。
上次我们提炼出了一个规则制定者。否定自我,自我的感受与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别人的感受与想法才是对的。首先从理性上判断一下。
来:很不合理。我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像小学生。
对于很多知识与经验上有欠缺,所以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指导。
他们的经验或许那个时候是对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样不对。
咨:如果一个主体的感受与想法都被否定,不是意味着这个主体不存在?
而且这个否定不是别人来否定,是自我来否定。
因为如果是别人来否定,我们还可以抗争。
如果是自我否定,我们怎么抗争。
主体没有了,自我不存在了。
剩下的就是一个虚假的自我。
就像纸糊的人一样的。
来:嗯。
咨:我们来探索这个来源。
为何它可以在你的内心取得牢固的统治权。这个自我否定。
心理健康的人是自我肯定。
我们来看看这个自我否定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来:我想不到有何好处?
咨:问问内心这个自我,你把内心否定了,有何好处?
来:嗯。
咨:你先想像这种自我否定者,长成什么样子。然后问她:你自我否定有何好处?
来:规则制定者是很多个人组成的。又有我的父母,还有一些其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成年人。比如……(过去曾经创伤她的人)
咨:上次你首先划分了一个黑暗错误的自己与光明美好的世界。
所以才有后面。
来:这样的划分,可以让我经历的一切,都可以变得合理与符合像书里讲的。坏人永远会被打败,……
咨:为何划分的是你坏人,而不是别人是坏人。
来:因为他们比我强,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实的好的或正确的。
就因为他们比我更有话语权,比我更有力量、更正确。
咨:这个正确与否?
我们可以承认强弱,这是客观事实。
但不代表对与错。
日本侵略我们时。
他确实比我们强大。
我们五个军人打不过他们一个人。
他们也为美化他们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创造出了“创建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
因为他强大就是对的吗?
来:嗯。
肯定是不对的。
现在看肯定是不对的。
咨:嗯。
来:但是对于一个小孩来讲。
他必须得接受这个是对的。
咨:嗯。
那我们现在可以修改吗?
强不代表对?
来:嗯。
咨:我们来思考一下:强代表好与正确。弱代表坏与不正确。
这其实是一种:强权政治,汉奸思维。
解释……
最终导致自我否定。
来:嗯。
咨:那现在对这个思维有何感受?
来:这个思维是有问题的。
不能把强大与正确与好挂钩。强大不代表他是好的。也不代表他的规则就是正确的。
咨:弱小呢?
来:弱小也不应该跟错误和不好挂钩。
咨:如果挂钩了会如何?
来:挂钩就会否定我自己,不能接纳我自己。
因为除非我变得比我周围的环境强,比我身边的人强。不然,我永远都是不好的,糟糕的。
我觉得,一边厌恶现在的自己;一边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新的人。
咨:我们可以对那个小孩说什么?
她认为弱代表不好。
所以她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思维,要自我否定。
来:就是现在不需要去……
她现在可以借助我去看见,那条强就跟好与正确挂钩。弱就与坏与不好挂钩。这条规则是有问题的。
因为她以前不确定,她以前不停地怀疑。
她分不清,不管是书本还是电视上面。或者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会讲一些很美好与积极的东西。
就是我只需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就是你受到惩罚与不好的对待,肯定是你犯了错误。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她接收到的信息是这样的。但她切身的感受不一样,根本就不是,根本就不一样。父母老师嘴巴里讲的,与现实的行为。包括她从书本上讲的,电视上放的,与书本上根本不一样。
她不知道那样是对的。她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她想不明白,她也不想再受批评,或者被无视。所以,她就决定,不管了。只要认为自己是坏的就行,这样想不通的事全部都对得上了。因为我是不好的,因为我坏,因为我糟糕至极。所以我的父母他们,就是要么就漠视我。要么无视我。要么根据他们的心情随意对待我。
心情不好对我随意挑刺。
反正我的感受就是有问题的。
比如,我想要父母的陪伴。我想要感觉到,他们是爱我的。
我感受不到他们爱我,我很害怕。但我的这种恐惧,会让他们指责我不懂事,影响他们。
我的这种恐惧是不对的。
我不能这样子。
我的这些感受是错误的。
包括连吃饭也是,
我应该喜欢吃我父母认为健康的食物,我不喜欢吃就是不对。
以前是因为找不到一条更好的路。
或者说就是,做一个小孩,没有办法在可能。她分不清漂亮话与实际的生活,该怎么去调节。
小孩不像大人一样的那么圆滑。就比如说,真的是,好像大家说的与做的都一致。就不会有什么法律之类的。然后也不会去倡导什么。
觉得大家好像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底线的人。
就现在,她可以分清了。就不需要为了生存下去。然后去逼自己认同这样一个很扭曲的观点。
这个观点其实很扭曲的。
咨:嗯。
来:继续。
我过去得到过一些不太好的对待。或者我的感受被否定。并不是因为我坏或者我糟糕。只是单纯地比伤害我的人要弱小而已。
但这并不代表,弱就要与糟糕不好划等号。因为现在都可以清楚明了的。我现在,可以很坚定地会认为,我相信,我不怀疑自己。
就在过去的那些时候,比如,班班主任猥亵我是他们不对。
我父母漠视我的心理需求,否定我的感受,伤害我。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就比如说,他们让我觉得。他们对待我的方式,让我变得只能用讨好他们去祈求他们的爱与关注。这些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做为父母的失职。这些都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的错。
所以,强势的一方,不跟正确与好划等号。
咨:如果不划等号了。
你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会发生什么变化?
来:如果不划等号了?
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来:至少能明确一点。我肯定不是糟糕的,坏的。我肯定不是毫无价值的。
咨:如果是这样的,你的自我感受会有何变化?
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感觉会不对自己有厌恶的感觉。
咨:去真实感受一下。
告诉我自己,我过去虽然是弱小的。但并代表我是坏的、糟糕的、没有价值的。
内在的感受会有何不同?
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我不知道为何,(刚才那一段)咨询(时)我感觉整个人反应变得很迟缓。
我感觉有点慌乱。
咨:解释:
今天说的与原来的自我完全不同。
也许,那个完全建立在坏的自我基础上的自我,会感受到有灭顶之灾吧。
来:感觉她可能有点想逃避。
感觉我整个人都很僵。
感觉我的大脑也很僵。
感觉似乎被冻住了一样的。
感觉我的整个人被冻住了一样的。
咨:如果我们恢复说我们是坏的。
来:就会变得很了熟悉了,就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咨:虽然知道是对的。
解释:感觉过载。
没有经历过的感觉,虽然是好的,会感觉过载。
我们要接纳这种感觉。
慢慢接纳。
因为它的确是跟我们过去的我是不一样的。
要消化、接纳与认同它。
就好像要把我们过去的自我给消灭掉一样的。
来:嗯。
咨:不着急,慢慢来。
至少我们要给内心种下一颗种子。等它慢慢生根发芽。
来:嗯。
咨:我理解你的感受。
当你的感受被理解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来:我感觉我身体没有那么僵硬了。
我之前一直感觉,感觉自己好像被冻住了。
感觉动不了了。
咨:现在呢?
来: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咨:冻住是一种恐惧的反应。
那是旧的自我的恐惧。
我们要理解与接纳这种反应。
不着急改变。
强迫它改变,都不急。
我们只需要在内心种下一颗种子就行了。
……
-*-*-*-*-*-*-*-*-*-*-*-*-*-*-*-*-*-*-*-*-*-*-*-*-*-*-*-*-*
如果孤单迷茫 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 转载须注明出处 为避免版权纠纷,本号文章图片已全部采取AI原创。
-*-*-*-*-*-*-*-*-*-*-*-*-*-*-*-*-*-*-*-*-*-*-*-*-*-*-*-*-* 往期文章: 2.韦小宝与嫁给爸爸 3.生命是租借来的 5.保密、知情同意与匿名保护三原则--心理咨询师如何遵守保密原则 6.神经症患者痴迷邪教的心理动力学——与完美主义相关的心理病理 8.当妈妈需要的自信 9.汤勺与共情 10.花开的感觉 结案的快乐 11.我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咨询师谈我的性幻想吗?--性问题系列之一 黄手帕原创 13.[重庆焦虑、抑郁咨询]委屈的好人 --道德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系列之一 14.我不想来咨询 只要你给我一个方法就行了 --略谈心理咨询的技术与关系 15.孩子:你无须内疚!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例嗜睡症咨询个案 17.被将就 18.攻击者&男女人 20.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1.积极的痛苦VS消极的痛苦 22.只有课后不复习取得的优异成绩才能证明我才智超绝 --自恋者的证明难题 24.受虐者如何创造施虐者 --施受虐主题下的两例投射性认同临床实例 25.买错了东西谁来惩罚我们?——严厉的超我与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28.“我”就是抑郁 31.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养成记(临床片断之一) 33.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恐惧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34.还有没有梅一凡?我来回答这个关键问题,我还有救吗?——梅一凡遗书读后感 35.吃不到季节性食品的可怜皇帝 ——社交恐惧的另一个来源:隐匿性自恋与全能回避 39.社会攀比如何破?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反思:谁没有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40.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何破?——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41.“都是我的错”——掌控的代价 全能与无能的双人舞 ——抑郁或抑郁人格的病因学之一 43.你需要证明你是好的吗?——自我攻击的游戏如何破,写给自卑者的伴侣 44.假做真时真亦假 浮士德的魔鬼契约 ——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之一 46.零用钱、懂事的小孩与“当妈妈的妈妈”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之二 48.从特殊到一般--我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与病理心理形成原理 49.肖申克的无意义监狱与只有挣钱才有意义--意义的世界与恐惧 53.不配为狗与剪断了翅膀的雄鹰——羞辱与贬低如何击穿孩子的人格 54.饭与酒——自恋的极致快乐满足与正常人的平凡踏实满足之区别? 55.无法拒绝别人与SM受虐幻想深层心理动力学--受虐幻想与无法维护自我权益功能失调行为深层动力学之一 56.不喜欢的老师就不听他的课与性别认同障碍所至同性恋倾向深层心理动力学之一 57.考试焦虑:考的是人格还是成绩——勇敢地接纳自我真实努力的结果 58.自我的分裂:把所有的责任与痛苦都交给现实自我,以便让另外一个自我去享受没有痛苦的内在幻想生活 59.通过受虐找到关系以避免无主自我之无边焦虑或崩溃解体--SM受虐幻想与内在冲突的动力学之三 60.自我的转变:边缘型人格组织转变为健康新自我--长程心理咨询之收麦篇 62.情绪词典 64.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相之城系列 65.生活的看客&生命的旁观者--部分心理疾患者隐密的内在幻想生活与现实生活态度及其冲突与痛苦 66.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的,我找不到我喜欢的,我怎么活下去&允许自己腾出心灵的空间冒险,让不同的感受进入自我--咨询后期的重要议题 69.小众心理 70.一招搞定抑郁 71.三件事与自我责任清单--一种避免自我陷入焦虑、抑郁中的可能有用方法 72.性格内向就是不好的吗? 73.个人权力清单 74.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的自恋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 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旅 --*-*-*-*-*-*-*-*-*-*-*-*-*-*-*-*-*-*-*-*-*-*-*-*-*-*-*-*-*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重庆焦虑咨询-重庆强迫咨询-重庆情感咨询-重庆夫妻咨询-重庆青少年咨询-重庆家庭咨询-重庆性心理咨询-重庆人格障碍咨询-重庆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好文等您分享!!!
咨询师黄手帕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毕业,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2002年获得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高级签约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者;职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参加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催眠、意向对话、沙盘、箱庭、正念、叙事、短程焦点、萨提亚两性关系、NLP、EAP,团体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同性恋等各种专业培训。 接受个人体验一百余小时,接受各学派、各种类型的专业督导300余小时。 在十余年万余小时的个案咨询中,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导,整合所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咨询风格。 工作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陪伴和帮助来访者去经历解除心理痛苦的过程,获得成长,享受人生。 咨询专业领域:自杀危机干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疑病等各种情绪障碍,神经症、人格偏移(边缘、自恋、依赖、回避、分裂样等)长程心理咨询;失眠/心理创伤/居丧/人际关系问题/各种适应障碍/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发展性危机/同性伴侣问题/同性恋自我发展问题/性心理问题咨询等。 工作感悟: 心理咨询需要把我们的内心贡献出来为来访者工作,因此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学习一样,是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永远止境的成长,感谢来访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成长。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兼职团体心理咨询师招聘 -2025-03-03
- 文章、图片版权公告 -2018-08-22
- 招聘 -2018-07-20
- 迁址公告 -2018-07-06
- 重庆黄手帕公益心理咨询正式启动了!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