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养成记(临床片断之一)

时间:2020-08-28 17:28 点击:

 

父母是小孩的天
当父母不理小孩
小孩不会认为是父母的问题
大多数小孩会解释成
“我不好”/“我不配”/“我不应该”
从此
自卑的种子就在心灵中生根发芽
 
        
面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育儿书籍,我总有一个困惑在内心挥之不去。自古以来,千千万万的父母,没有学习过任何心理学知识,也没有经过任何心理大师的指点,为何培养出了千千万万心理健康的子女或者非常优秀的子女?
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规律,解释心理现象,然后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实现其应用目标。其首要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贩卖知识,特别是在这个已经将科学“宗教化”的现代社会里。
因此,面对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子女这类诱人的吸粉题目,我更愿意在我的文章中,用我的咨询实践经验去探索养育失败的原因(当然,支撑我咨询实践的是这个学科无数前辈的心血和汗水)。
在这个问题上,我坚信美国心理学家霍妮的经典论述:你无须去担忧一颗橡树籽如何长成参天大树,只要给它足够适宜的成长环境——土壤、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它内在的力量自然就会让它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而无须人为的干预。
 
 
 
那么,成长环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系统的回答太过冗长不是本文的任务,临床上的例举虽然挂一漏万,却因印象深刻更容易令人反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卑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我们最好先举一个自卑的实例。
假设有两个小姐姐,一个是自卑的,一个是自信的。这两个小姐姐在面对仰慕者的赞扬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自信的小姐姐,会笑纳这位粉丝的赞扬: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我的美貌又一次被确认、认可和赞美。这个反应背后有一个我们难以察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自信的小姐姐是自信的,她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好的。因此,她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粉丝的赞美。
你看,每个人都会夸奖我漂亮。自信的小姐姐会向他的粉丝回馈甜美的微笑,仰慕者的夸奖得到了小姐姐甜美的回馈。自信的小姐姐虽然并不会因为仰慕者的赞美而答应其追求,但双方在交往当中都会感觉良好。
社会心理学的定律,“每个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每个人都讨厌讨厌自己的人”。交往的结果是相互为对方加分,人际关系进入良好的轨道,自信的小姐姐觉得这个世界愈加美好。无数的良性循环,不停把自信小姐姐的人格建造得越来越自信。
 
自卑的小姐姐,面对仰慕者会心生警惕,产生的不是愉悦而是羞耻与愤怒的感觉。天哪,这个坏人想要对我做什么?他一定是对我心怀不轨,想羞辱我?想欺骗我?
这个反应过程同样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潜意识信念基础之上的,自卑者的自我信念是:我是不好的。因此,你对不好的我进行赞美,不是要故意羞辱我,就是想欺骗和利用我。总之,你是一个坏人。在此基础上,自卑的小姐姐对粉丝的反应肯定是敌意的,表现得可能是温柔一点的沉默、冷漠,甚至是更激烈的还击。
同理,还是那个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理:“每个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每个人都讨厌讨厌自己的人”。粉丝的殷勤,热脸贴了冷屁股,内心一定是不爽的。那粉丝的不爽,不管是表情上的流露,还是对攻击的回击,又进一步让自卑的小姐姐的“自我预言实现”。你看,我就说得没有错吧,他其实就是对我心怀不轨,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这样,自卑小姐姐的人际交往,哪怕是遇到了肯定她的人,交往的结果也是进一步证明她自卑的自我概念。自卑的小姐姐会感叹:今天又是倒霉的一天,外面虽然阳光明媚,但我内心却六月飘雪,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阴暗残酷!无数的恶性循环,把自卑小姐姐的人格建造得越来越自卑。
 
同样的社会环境,同样的人际交往过程,自信者越来越自信,却使自卑者越来越自卑。这是因为,人格本身具有维护自我稳定的功能。不管好的坏的,我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我。如果我变得不像我了,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结果一定是——崩溃!忍受坏自我的痛苦一定比自我崩塌好。
因此,自卑者总会扭曲现实信息,去证实她的自我信念,巩固她的自卑,以稳定她自卑的人格;但稳定她的人格的过程,却让自卑人格获得了更多的挫折、失败、悲伤、抑郁的消极负面情绪。所以面对人生更胆怯,需要更多的回避、退缩、甚至自闭,需要更多心理防御,生命因此变成了痛苦的过程——人间不值得!
霍妮写道:心理障碍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所以,许多人会惊叹(也包括来访者自己困惑),这个人并没有经历什么(重大挫折刺激),怎么会变成那样?
自信者也会选择性地加工外部信息,去证实她的自信信念,巩固她的自信。但总的来说,自信者的心理因为更具社会适应性,也因为其稳定人格的心理活动过程,获得的更多是愉悦的情绪,所以更开放更少防御,面对人生更加勇敢和坚定,结果也就是健康、幸福和快乐——人间太值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现在问题来了,那么,自卑的人格又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呢?
我的抑郁症来访者A君,害怕社交,因为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她非常害怕“不够好”的自己被别人发现,因此逃避社交。在亲密关系当中,永远觉得自己“不配”提要求,她会因为自己对伴侣潜在的“要求太多”而责备自己。其实这些要求可能是其他女生觉得理所当然的权利。例如:外出时,要求伴侣照顾自己的步伐,不要走得太快把她一个人丢在后面;有重物时,帮她拎一下。所以,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男生,“如果我可以自己做到这些而不麻烦别人就不会受到痛苦的折磨了,而你因为(不够好)不能自己做到而要麻烦别人所以你应该羞耻”。虽然她内心也很羡慕其他女生在同样问题上所拥有的理所当然的权利,但“我不好所以我不配”的向内攻击大招可以化解一切,代价仅仅就是习惯了的“痛苦”而已。
A君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庭。她有一个“不在场”的爸爸。虽然知道有这么一个爸爸,但因为很少的亲子互动,所以爸爸在她的心中的位置几乎为零。她有一个非常在乎她的妈妈。但她妈妈对她的在乎更多的却是她的成就。从小到大,给她安排了无数个培训班。培训班多到她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不足的睡眠只能在培训班中途转场的车上补补瞌睡。她的成就,是她妈妈向外炫耀的资本,也就是“晒娃”。
A君没有觉得妈妈有什么错,非常乖地努力实现妈妈的期望,乖到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台榨汁机,残酷地压榨和剥削自己,去满足妈妈的“炫耀”癖。
我们不是没有过“望子成龙”的父母,但望子成龙并非就一定是错。高成就动机的父母会带来高成就动机的子女,社会进步之基础正在于有这样一个基数庞大的高成就家庭阶层。
问题在于,努力满足妈妈的A君,没有得到妈妈任何的心理滋养回馈。心理层面的滋养,有可能是表扬、赞美、鼓励、认可,但更多地是陪伴。妈妈放下自己成年人的价值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陪伴孩子,满足孩子。
 
 
咨:嗯。你其实很渴望妈妈的陪伴。在那个时候,你是如何找妈妈的呢?
来:我有时完成了作业,我会找妈妈帮我看看、检查。其实,内心里面有一丝想要妈妈表扬、鼓励的小骄傲。但妈妈总是不耐烦,让我自己检查。妈妈甚至还骄傲,我发明了通过录音自己听写的办法,去朋友那里炫耀。
咨:那你有没有明示或者暗示,需要妈妈陪伴你?
来:有。但妈妈总是有更重要的事。
咨:这些事是什么?
来:那些事,其实并不重要,但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比如,工作、应酬、打麻将。
咨:也就是你,你只有无望的等候?等候妈妈这些永远没有完结的“重要的事”。
来:是的。
其实,小孩子是会观察的。
如果大人确实是忙,小孩子是可以体谅的。他也愿意等,等到大人忙结束的时候,那怕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
咨:也就是你明白了,妈妈这些“重要的事”,永远等不到完结的时候。也就是,妈妈永远不会来陪伴你玩。你如何解释妈妈不愿意来陪你玩?
来:我不重要,因此,我不应该打扰她
 
我不好”、“我不配”、“我不应该”、“我没有资格”,由此出笼,在A君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结出“抑郁”之花。
父母是小孩的天,当父母不理小孩,大多数小孩不会认为是父母的问题。正如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早期理论家费尔贝恩的观点: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小孩子会做出一个饱含希望的解释,“如果我没有得到父母的爱,那不是因为父母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不好造成的”。为何这是一个饱含希望的解释?那是因为,既然是我不好造成的,那么,如果我变好了,父母就会爱我了。因此,未来是有希望的
但因此,这些小孩就会走上一条追求“完美”的道路。追求“完美”必然会给小孩的人格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停地挫败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而且,即便追求完美有一时的“成功”,也只能更加“反证”我是“不好的”。如果“我是好的”,那我何须要“证明”。“需要证明我是好的”本身成了“我不好”的证明。所以,追求完美本身又是构建抑郁、自卑人格最坚实的建筑材料。
“我不好”的核心信念与“追求完美”的补偿机制,给孩子心灵最后完美一击,彻底把孩子推入心理障碍的泥坑。恭喜,自卑抑郁的孩子培养成功。你从此再无须努力,心灵的防御机制自然帮助父母“心想事成”。
人格的特征是具有跨情境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心理健康的父母根本无须担心,自己偶尔的过失会培养出一个抑郁、自卑的孩子。人类的心灵本来就有一定的抗挫折性,正如A君所说,“孩子其实很会观察……也可以等待……”。
我们话说回来,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自然愿意陪伴自己的孩子。就像谈恋爱一样,两个相互爱着的人,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都是快乐的。否则,我们无法理解,做父母地为何要那么辛苦地养育孩子。即使在生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辛苦、痛苦、汗水和心血,但只需要看孩子一眼,那满足就自然抵消了一切的付出。
“爱”就是一切的理由。
也因此,“工作”、“应酬”、“麻将”,都不是让孩子无望地等候的“重要的事”的理由。正如聪明的女人发现的那样,“当一个男人爱你,再远也不是距离,再重要的事也可以放下。因为,在他的心中,你最重要。他的快乐,就是跟你在一起”。父母对孩子,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母亲愿意陪伴孩子,那是基于“母性”本能,是基于千万年来隐藏在基因里的自然密码程序。跟孩子在一起,自然就会感觉到快乐。
人是情感动物,情感是我们内在的动力。在这个快乐的内在动力驱动下,我们自然不需要学习任何心理学的知识,也不需要任何心理大师的点拨。自然就会愿意陪伴孩子、自然就会愿意表扬、赞美、鼓励、支持孩子,自然就会愿意去“抱恃”孩子、“涵容”孩子,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做一个“60分的母亲”。
社会心理学当中“相互喜欢”理念在此依然适用,“相互喜欢”的气场自然就会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不一定是高成就)的孩子。
也就是,心理健康的父母,自然就会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而假如母亲,在人格当中有一种稳定的、长期地不喜欢陪伴孩子的倾向;或者对孩子只有“有条件的爱”,而没有“无条件的爱”。那一定是母亲(父亲)人格当中一定存在什么问题,才会扭曲上帝的遗传密码,让与孩子在一起自然的快乐变成了控制、剥削、利用、施虐或者过度保护、过度焦虑等。
也就是,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好父母”,与其花费极大的代价去找寻什么“育儿宝典”,倒不如切实修炼自身人格,来得更真实有用、切实有效
在文章的结尾,我还有两点需要补充。
正如在文章开始所申明的一样:
人的心灵是生物、社会、心理三者共同交互的产物,因此,孩子自卑人格的形成原因,这里只是例举,并不代表全部。但父母人格的不健康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单就这一条足以塑造一个自卑抑郁的小孩。
另外补充前面提到的,“大多数小孩会做一个饱含希望的解释,父母不爱我,是因为我不好”。这里也有一个“大多数”的定语限制。那么,还有其他的解释吗?有,但那可能更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那一个绝望的解释就是,“父母不爱我,不是我不好,是因为他们不好”。这个解释虽然更贴近现实,但为何对幼稚孩子的心灵来说,却是一个绝望的解释呢?那是因为,对孩子幼稚的心灵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就是父母。如果父母是不好的,也就这个世界都是不好的。因为是这个世界不好,所以我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剩下的,就是对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的心灰意冷甚至是报复。这样的解释对人格的塑造非常可怕,它的结果可能是恶性自恋、反社会型人格等,这是许多重型罪犯、杀人狂魔的心灵模型。
 
 
 
 
 
 
 
 
 
 
 
 
 
 
 
 
........................................................ ................End...........................................................................
 
 
 
 
 
 
 
-*-*-*-*-*-*-*-*-*-*-*-*-*-*-*-*-*-*-*-*-*-*-*-*-*-*-*-*-*-*-*-*-*-*-
 
 
如果孤单迷茫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 转载须注明出处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旅
 
--*-*-*-*-*-*-*-*-*-*-*-*-*-*-*-*-*-*-*-*-*-*-*-*-*-*-*-*-*-*-*-*-*-*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重庆焦虑咨询-重庆强迫咨询-重庆情感咨询-重庆夫妻咨询-重庆青少年咨询-重庆家庭咨询-重庆性心理咨询-重庆人格障碍咨询-重庆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好文等您分享!!!
 
咨询师黄手帕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毕业,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2002年获得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高级签约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者;职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参加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催眠、意向对话、沙盘、箱庭、正念、叙事、短程焦点、萨提亚两性关系、NLP、EAP,团体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同性恋等各种专业培训。
 接受个人体验一百余小时,接受各学派、各种类型的专业督导300余小时。
 在十余年万余小时的个案咨询中,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导,整合所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咨询风格。
 工作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陪伴和帮助来访者去经历解除心理痛苦的过程,获得成长,享受人生。
 咨询专业领域:自杀危机干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疑病等各种情绪障碍,神经症、人格偏移(边缘、自恋、依赖、回避、分裂样等)长程心理咨询;失眠/心理创伤/居丧/人际关系问题/各种适应障碍/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发展性危机/同性伴侣问题/同性恋自我发展问题/性心理问题咨询等。
 工作感悟
心理咨询需要把我们的内心贡献出来为来访者工作,因此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学习一样,是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永远止境的成长,感谢来访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成长。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