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过度依赖”和焦虑型依恋

时间:2019-04-28 10:38 点击:

 
“过度依赖”和焦虑型依恋
 
 
 
我们在人的每个年龄段都可以观察到有形或是无形的依恋行为,从童年期、青少年时期一直到成年时期。有许多词语可以描述这种依恋行为。形容他们的词有“嫉妒”“占有欲”“贪婪的”“不成熟”“过度依赖”以及“强的”或“强烈的”依恋。
 
在临床文献中,或许没有其他术语比“依赖”和“过度依赖”被使用得更加频繁。一个黏人的孩子,不愿意离开家的青少年,结婚后还和自己的母亲保持密切关系的妻子或者丈夫,一个需要人陪伴的病人,以上这些迟早可能被描述为依赖或者过度依赖。但在使用这两个词时,隐含着一种不赞同、轻蔑的气氛。接下来,让我们更仔细地考量使用这些词时的个体行为,以及我们是如何评价这些个体的。
 
1
 
以本文的视角来看,大部分被治疗师描述为依赖或者过分依赖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所展示出的依恋行为在频繁程度上和紧迫性上超过治疗师认为是正常的范畴。因此,在观察者使用这些词语时包含了自己的价值和标准。这样就导致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规范和价值不仅在个体和个体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在文化和文化、亚文化和亚文化之间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些东方国家,有一些行为是不会得到人们的关注的,或者甚至是他们文化所倡导的,在西方文化下却会受到惩罚,会被认为是幼稚的依赖行为。另一个问题在于,即使是在同一文化之下,在没有了解状况、有机体和环境时也不能对行为做出有效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儿童的年龄,不考虑他是否正在生病,是否最近经历过大的惊吓,观察者的判断会有很大的误差。那些容易被错误地判断为过度依赖的孩子都是那些看起来比实际上年纪大,处于疲劳或者生病状态,最近有弟妹出生或者最近家里有成年人去世。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怀孕中的或是照顾着小孩的年轻女子。在以上所有例子中,依恋行为的表现都会比其他情况下更频繁更强烈。换句话说,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这些行为也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并不能说明个体的人格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2
 
 
但是,在所有的年龄阶段都有人会表现出不寻常的、频繁而急迫的依恋行为,在所有年龄层中也会有人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持续做出这些行为。当这种倾向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个体就会被认为是有神经质特征的。
 
当我们开始了解这些人时,我们会发现,他很明显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对自己的依恋对象的可获得性与反应性是没有信心的,因此他会采取一直和依恋对象保持接近的策略,以保证能够随时接触到依恋对象。但是将他们描述为“过度依赖”反而模糊了问题的实质。甚至连“分离焦虑”这个术语也不是十分恰当。更好的方法是使用“焦虑型依恋”或者“不安全依恋”来形容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描述指出了行为的核心,那就是担心依恋对象不可及或者不对自己做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加上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共情,我们通常会使用“焦虑型依恋”这个术语。这个术语尊重了一个人对于与依恋对象保持亲密关系的自然需求,并且暗示着被描述的个体很害怕这段关系的终结。
 

目前工作的理论是,尽管其他因果因素会对焦虑型依恋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但目前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有关可获得性方面的个人经历,这些经历动摇了个体对于依恋对象能不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是可获得的信心。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会考虑其他长久以来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替代性理论。
接下来的描述来自两位属于工人阶层的母亲,她们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孩子“过度依赖”时的情况,这些描述揭示了被认为是过度依赖情况的真实状态。这些描述来自纽森夫妇(Newson & Newson,1968)的研究,该研究调查了700名来自诺丁汉的4岁儿童。
当一位矿工的妻子被询问到她的女儿是否有时会想要被母亲搂抱时,她是这么回答的:
 
自从我在她2岁的时候因为住院离开她两次(每次17天)之后,她就再也不信任我了。我完全不能去任何地方,即使去邻居家串门或是去购物,我都得带着她一起。她也从不离开我。今天她从学校回来的时候,她像疯了一样跑进家里,说:“哦,妈妈,我以为你走了!”她无法忘记我之前的离开,每时每刻都跟在我身边。
当以同样的问题询问一位卡车司机的妻子时(她三个月前被丈夫抛弃过),她的回答如下:
是的,从最近开始,所有的时间里——自从我丈夫离开之后。(那么你做了什么呢?)如果我不忙的话我会坐下来安抚我女儿,因为,你知道的,她一直黏着我,一直在不断问“你爱我吗?你不会离开我的,妈妈,对吧?”因此我会停下来试图和她谈谈这个话题。但是我的意思是,在她这个年龄(大约4岁)有些事情你确实没办法解释清楚。过去她可以自己穿衣服的,但是自从我丈夫走了之后,她就开始依赖我了,我得帮她做所有琐碎的事情。现在我或多或少都让她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我觉得她已经在某些方面很不安了,我不想让她更加不安。因为我确实在丈夫走了之后把她放进了托儿所,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能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不想这件事,但是保姆无论如何都劝说我把孩子带回家,她说我的孩子就这么整天坐着哭。我的孩子肯定以为,因为她的父亲离开了,而我又把她放进托儿所一整天,她可能以为我也要抛弃她。因此她只在托儿所待了两周我就把她带回来了。但是她现在很害怕被独自留下来,如果我去厕所也得带上她,她甚至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她很害怕被抛弃。
 
 
 
 
3
 
 
在总结了这些表现出过度依赖和分离恐惧的孩子的表现之后,纽森夫妇写道:“大部分孩子对于分离的恐惧是有现实基础的,孩子或者他们的妈妈曾经住过院或者在他们身上发生过其他分离性事件。”然而,还存在一些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他们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分离焦虑,也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类似的经历却有对于分离的恐惧。尽管在分离焦虑的产生中个人的经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显然还有其他的变量在其中起着作用。
 
在所有的其他变量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父母威胁要遗弃孩子,这经常被父母用来当作一种训练或惩罚孩子的手段;第二种孩子认为父母吵架会产生风险,导致父母分开。就目前的证据来看,就如同萨蒂和费尔贝恩在很早以前猜测的那样,父母威胁要遗弃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我们也必须牢记,这种威胁之所以能对孩子有如此巨大的伤害,其原因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分离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痛苦且令人恐惧的经历。
 
 
   
 
第一种是父母威胁要遗弃孩子,这经常被父母用来当作一种训练或惩罚孩子的手段;
 
   
 
第二种孩子认为父母吵架会产生风险,导致父母分开。
 
就目前的证据来看,就如同萨蒂和费尔贝恩在很早以前猜测的那样,父母威胁要遗弃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我们也必须牢记,这种威胁之所以能对孩子有如此巨大的伤害,其原因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分离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痛苦且令人恐惧的经历。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