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永远不要去劝别人跟父母和解

时间:2020-04-20 14:14 点击:

永远不要去劝别人跟父母和解

武志红主创团 
作者 | 三木水

01原生家庭之殇,无形却深刻

我的一位长程的来访者,在原生家庭的议题上,我们讨论了数十次。 可是不久前,当他再一次说起生活中一件和父母沟通的小事时,他还是流露出无奈和痛苦。 他双手捂住自己的脸,沉默,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摇摇头,告诉我说—— 他和父母最大的问题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无法沟通。 一家人,就像两个平行世界。

精神分析似乎绕不开原生家庭的话题。 很多找到我的来访者,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烦恼。 其中有的带着一些原生家庭造成的困扰,比如某些情绪问题和一再重复的关系模式(讨好、自卑等等); 有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甚至在自己的领域里是颇有成就的成功人士。 但无论怎样,他们都有一个目的:希望个人成长。 无疑,他们对生命和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鉴于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深远,我的很多长程的来访者即便已经无数次地诉说原生家庭,但是,当再一次诉说时,各种充沛的情绪还是像开闸放水一样,喷涌而来。 想解决而不能,是一种常态。 沉默很久后,我问我的这位来访者: 什么叫平行世界? 他告诉我: 鸡同鸭讲。 我在说这件事情,他们完全理解不了,即使讲同件事情,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就好像,我们看上去在一个世界上,却好像被什么东西彻底隔离开了。 要理解这个事情,还真的说下“隔离”这个现象。 
 02人和人之间,无形的隔离 
 不久前,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不同的人和人之间,已经实现了“隔离”的问题。 朋友说,物种隔离是天然的隔离。 但是,同属于人类,同在一个人类社会,人和人之间,其实也早已实现了隔离。 朋友的观点大概是: 不同的人群体之间,因为有多年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主观,于是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事物认知…… 就像是她和以前的大学室友。 两人家境和文化水平差不多,但原生家庭氛围和恋爱经历不一样,导致两人的爱情观完全不同。 对朋友而言,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剂,她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能接受感情的一切发生和变化; 但在室友看来,爱情是一个负担,因为她目睹了母亲的不幸,也亲历了初恋的绝情,所以坚持单身。 所以谈起爱情,她们谁也无法理解和说服谁。
这种隔阂在现实中很常见: 对于同一个事情,微博上的人可以分成好几派去吵,谁也说不赢谁; 即使是同一段感情,两个人在咨询师面前阐述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因此,两个人即便都生活在地球、同一个国家,也许还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其实也已然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时空的人。 因此交流起来,也着实费劲。



03同一个家庭,也可以实现“隔离”吗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因为,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经验,这尚可理解。 可是,这怎么解释有着直系血缘的、最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隔离”呢? 也就是:为什么朝夕相处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有“隔离”呢? 这里面也许有2个主要原因。  第一,父母不愿意倾听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存在的客观现实。 即使是爱孩子的父母,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而不是真正倾听孩子想要什么爱。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家庭中权力更大,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即使孩子不满,更多的只能是依从父母。 但是,当父母们老去,这个相对的位置就发生了反转。 这时孩子们占据了这个家庭的主导权,父母们却惯性地“不愿意花费时间跟孩子们沟通”。 所以整个交流,就显得非常膈应。 其实从孩子出生开始,这个隔离就持续在发生。 父母们习惯性不愿意和孩子沟通,不愿意听孩子说话,同时孩子的确没有主导权,无法要求父母倾听。 渐渐地,双方就走向了两条分岔路。 终于,等有一天,父母们突然回过头来,想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听不懂。 虽然同样在说中文,而似乎就好像在说两种语言。  第二,对各自立场的固着。 也就是,我们抱着自己的位置,死死不放,留在原地,一动不动。 比如,不仅仅是父母子女之间,这种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放大到社会上,同样存在。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 最近,她和她老公关系紧张。因为,他们爱看的节目不一样。比如,她爱看综艺、美剧、日剧、韩剧、泰剧。他老公则只喜欢看80-90年代的港剧。 这不算什么,关键是:她老公看不上她追综艺的行为。 每当她在看一些综艺时,她老公就会抨击她说: 这些人那么差,怎么会上电视?这个人衣着这么奇怪!这个人逻辑漏洞百出,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于是,朋友跟老公解释: 现在上电视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的,一定要环节很难、嘉宾很牛、观点很对,各抒己见就可以啊;现代网络时代,这些真人秀只是一种综艺形式而已....... 但每每解释之后,老公都会更加不屑。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人也会这样。 坚信自己的想法,即使时代变化,也难以动摇,所以会有固化的感觉。 在我们眼里,父母现在也是如此。 当20年前,他们只有三四十岁,在社会上还是中流砥柱,他们的意见也许别人还会顾及一二; 但当他们老去,当年轻的一代成为中流砥柱,那些他们看不上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反过来成了社会主流。 这时孩子们会摆许多现实给父母看,甚至希望他们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简单倾听孩子的新想法,但对于已经固化的父母而言,这并不容易听进去。 这时,子女如果不愿意迁就,也不想去理解为什么父母这样想、他们过去经历了什么,只是一个劲地把自己的想法给父母,其实也是另一种固着。 一个人固着,便足够让关系产生隔离。 更何况经常是两个人都固着在自己的世界。

 04破局虽难,并不是没有办法

原生家庭,这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词。 里面有着太高的情感浓度,就像一个咒语一样,围绕着我们。 而彼此沟通不畅,又让粘稠的关系苦不堪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对心理学概念的熟悉,似乎有了一个倡导的方向就是:与原生家庭和解。 于是,我们每个人都硬着头皮上。 有条件的上,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因为目标似乎非常明确,要想走出原生家庭魔咒,和解是一条必由之路。 可是,我们可曾想过,真正破题的关键恰巧在于:不强求和解。 看到差距,更尊重差距。 因为,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或许时间不到,或许人不对,在很多家庭中,和解是此生都不会发生的奇迹。 我们知道,如果一件东西,我们不要,尚且还好。 “要,而不得”,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这个时候,和解的目标受挫,就有一股东西出来:这个锅,总得有人背。 于是,一股能量升腾起来,杀气腾腾,要么指向对方,要么指向自己,要么指向关系。 换言之,要么伤害对方,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关系。 这时更合适的方式似乎只能是:退一步。 别强求和解,尊重彼此的差距。 我不会去刻意为了迎合你而改变,但是,我也不强求你一定能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也许,那些过去的经历和事情,那些既往的创伤和痛苦,让我们之间有一道裂痕,不知如何下手去修复。 不妨,就让它存在,尊重伤痕本来的样子,欣赏伤痕的美,也感受伤痕的痛苦。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我跟我妈聊天。 我说:我写了一篇关于“孩子和父母无法相互理解的文章,就好像生活在平行宇宙。” 我妈听了之后很不屑,很不开心地跟我说:你写这个主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赞同的。你这是错误的想法,哪里有父母跟孩子无法沟通的。 我的第一反应是:特别想跳起来反驳。 但我还是耐心听她说完,没有跳起来,而是笑了下,摇摇头,对她说: 对对对,李阿姨说的都是对的(我妈姓李)。 我有无奈吗?我想是有的。 但也许,带着无奈,接受无法和解,这也是一种和解。 至少,我们都更加自由,更加舒服了。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