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虚假陪伴,正在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时间:2020-03-24 13:45 点击:

虚假陪伴,正在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武志红主创团原创
 

01  众所周知,最近因为疫情,大家都呆在家里,开工日期也相应延长了。 这也意味着,陪孩子的时间也更充足。 于是,亲子互动再次被重视,许多人告诉你如何陪孩子,教你更多亲子游戏方法。 还有的父母为此制定了亲子游戏互动计划,并且在朋友圈晒出了陪伴成果。 譬如和孩子今天完成了哪些“指标”,一起读了哪本书,讲了几个故事,做了几个游戏。 还会让孩子发表“感言”。诸如读完这本书、画完一幅画、看到疫情新闻,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本身而言,这些出发点都是好的,特殊时期的陪伴显得尤其珍贵,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面对危机,有比平时更多的意义。 但我想提醒的是:别让“陪伴”变成家庭作业,成了一种任务和焦虑。 之所以有这个提醒,是因为: 在当下,陪伴的确可能变成一种疫情焦虑的转移。 这段时间许多家长不得不呆在家里停下忙碌,也因此会产生焦虑,担心着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经济和未来发展。 看着每天的疫情数字增长,内心的不确定感越来越重。 这时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寻找“替代掌控”。 也就是:无法掌控当前危机,于是在另一个地方寻求掌控,这样才会安心。 比如,你不能左右病毒在什么时候危及到自己和家人,这时你会做的替代掌控就是:严格消毒、洗手、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让自己更安全。 再比如,你也许还会用其他日常方式,比如看书、看电影、喝酒、打牌、吃东西作为替代的掌控,让自己的生活尽量维持正常。 而此时,也有不少父母也会通过陪伴孩子,来让彼此的生活更加充实,让亲子感情更好,这也挺好的。 但要注意的是,“替代掌控”没有好坏对错,只有使用量的多寡和使用对象的不同。 但若刻意用陪伴来缓解焦虑,而不顾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就容易成为你的“替代掌控”对象。 一旦如此,过度陪伴就会出现。
  
02 那么,如何判断你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陪伴过度”呢?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把亲子互动当做完成任务。 但凡你有:“现在我们应该读书,这样今天才能读完一本”这样的想法,并且无论孩子此刻在干嘛,都要劝慰或诱导孩子做你想要的事情的时候。 你很可能就是 正在利用“亲子互动”化解潜意识的焦虑 ,以此心安。 2、看重目标,忽略过程和感受。 比如,亲子阅读心里想的是快点读完,还要做下一件事呢,对孩子的提问也不耐烦,要按照你的节奏,而不考虑孩子能否适应。 比如玩积木、乐高游戏,考虑的是尽可能快的、按图纸要求完成,而不考虑孩子此刻的情绪。 再比如,陪孩子玩游戏,认为他就应该高兴,甚至应该感激,而不耐烦倾听他的想法。 以上都属于 无意识的掌控 ,你不是和孩子在做游戏,孩子只是你游戏的一个环节。 3、制定严苛作息时间表。 规律被打破时人很容易散漫,这很正常,一起协商制定必要的、宽松的作息表是有利的,有助于孩子感受性的一致。 但倘若“过度”就不同了。 比如达到和课程表一样的水准、制定精确奖罚政策、几乎没有留给孩子自我决定的时间,甚至就算是玩耍和游戏也要精确无误,而且常为孩子是否坚持而起冲突。 很明显,这是在缓解你的焦虑。 即便是他在复习、锻炼、玩耍时,你所谓的“陪伴”都全是监督。 这些焦虑的内容除对疫情的不确定外,也许还有因开学时间延长所导致的对成绩落后的担忧。 4、给孩子灌输大量疫情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疫情最新进展,是为了让你本人得到确认,不是必须也要孩子接受。 就算是真实、透明、正能量的官方权威资讯,也不必认为孩子也需要获知,更不必事无巨细给他讲。 很有可能,你可以做到不给孩子传递负面消息和谣言,但很难做到不“分享”正面信息,你以为这是在安慰孩子,其实孩子可能会感受到某种暗示。 暗示的是: 你的情绪被疫情持续扰动,你是不稳定的。 这可能会让孩子更紧张。 毕竟在感受性上,孩子和成年人差异很大。 故此,在孩子主动询问时,才可以判断他是有需求的。 如果他在做着自己的事,你觉得洗手很重要,非要打断他,把步骤详细告诉他,那就是你的需要了,效果不一定很好。 并且你的反馈要依据自家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质进行,态度要平和,语言要通俗可靠,不宜长篇大论。 关心一个人,爱一个人,要去问问他的感受,而不是你认为的样子。 所有你独自认为重要的,逼着对方去做的,都不过是把他当做替代掌控对象罢了。
   
03  因此,无论是平常还是当前,陪伴的重点永远都是“区分谁的需要”。 就算你依然坚持陪伴,也要清晰这个陪伴究竟是谁的需求。 清晰后的行为和盲目的做法,有天壤之别。 清晰后你才能判断:陪伴孩子、亲子互动、亲子游戏时,是不是你的需要大过孩子的,而孩子只是在配合你,在陪伴你。 一旦有所觉察,你自然就会关注到孩子本身,而不是具体游戏内容。 当你明晰“哦,这是我的需要啊”,你会知道: 孩子可以开心,也可以不开心;可以和你玩,也可以不和你玩。那是孩子的权利,他可以选择满足你,也可以选择满足自己。当然,孩子往往选择满足你,是因为你在场的本身,就让他有安全感,有时尽管不舒服,至少很安全。 第一,自我接纳、自我掌控。 这个时期,任何情绪都是被允许的。 要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我可以管不住自己吃很多、可以看不进书去、可以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在床上躺一天、可以做些没意义的事、可以没有价值感、可以怕死、我还可以嫌孩子太烦总打扰我……
 
并且,我可以为这些事感到内疚和自责。
因为这就是事实呀,你又不是装的。 只有同意自己的当下状态,你才有意愿去“变得更好”,否则很容易为焦虑而焦虑。 比如: 你本来就讨厌自己吃东西,一旦吃多就更有罪恶感本来就厌恶自己是废柴,一不优秀就更羞耻和崩溃本来就愧疚陪孩子少,闲下来不陪孩子就更自责 只有允许自己有时候是真的不好,一点点改变才会多些满足感。 只有停止自我攻击,你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自发地改变现状,或者呆在现状里充分体验。 第二,给彼此“独处”机会 越是不得不24小时面对亲密关系时,越要给自己留独处的空间。 灾难面前需要彼此鼓励、彼此理解,需要亲密关系。 也正因如此,会很容易彼此泄气和诋毁、争吵和冷战,这恰恰就是亲密关系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要知道,家庭虽小依然有不同空间,虽为一家人,也有不同心理需要,虽彼此陪伴,也容易互相伤害。 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空间,无论冥想、倾诉、读书、听课,还是吃东西、睡觉、追剧。 孩子当然也一样,无论年龄大小,也给他独处的空间,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消化情绪,况且这样你还省心。 温尼科特说过:“两个人有多不害怕离开彼此,就能有多大收获,如果他们害怕离开对方,就很可能彼此厌倦。” 这话既适用于伴侣关系,也适用于亲子关系。 真正的陪伴,就是充分允许爱的人做他自己的事,而你,就在不远处。 第三,和往常一样。遵循了上面2点,这点才容易实现。 只有自我掌控了,才不会在孩子面前慌乱,才不会“滥用”陪伴,才会表现得像“平常的爸爸妈妈”一样连续稳定。 危机面前,你本人对待危机的状态和态度,才会被孩子铭记在心,而不是你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最后,你可能还是实现不了自我掌控,还是表现得慌乱焦虑,那也没关系,这或许就是你平常的样子,又不是故作焦虑。 有谁在恐惧面前能毫无畏惧呢,你只不过做了自己能做的,这也已经足够了。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