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顶部图片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广泛社会适应问题/应激不适/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家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偏移等,心理顾问与心理测评服务。
为对来访者负责,对本所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我们将负责为其提供转介服务。 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企事业单位EAP服务。
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865273090@qq.com
电话: 023-89009815(7×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www.hspxl.cn
地址: (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我们知道,有时要把自己的心灵交付到心理咨询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徘徊犹豫的时候,加入我们的群为您与我们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舒适距离。

敢抱怨,就是一种敢任性啊!

时间:2018-12-13 14:54 点击:

 
 
01
 
每个人都会抱怨,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委屈。抱怨是人的一种日常状态,但,总有人看不得另外一个人抱怨。
 
通常他们看不得的时候会直接付诸行动,会抱怨对方的抱怨,会讲道理反驳阻止对方抱怨,会默默离开隔离对方的抱怨,会忍着难受听完对方的抱怨。
 
却很少思考,自己为什么看不得别人抱怨。
 
抱怨分为两种。
 
  •  
一种是抱怨你做得不够好,让他受委屈了。
  •  
一种是抱怨跟你无关的事,别人让他受委屈了。
 
第一种抱怨你看不下去可以理解,毕竟这代表了你被指责了。可是第二种抱怨,跟你没关系,你为什么看不下去呢?
 
类似的事情,其实很多。
 
有的人看不得伴侣哭,看不得孩子哭。当伴侣哭的时候,他们就变得生气、烦躁,想阻止。当孩子哭的时候,他们更夸张,直接通过呵斥、要求、命令,阻止孩子哭。
 
“不许哭!”,很常见吧。挨打了,挨骂了,都不许哭。
 
看不得哭和看不得抱怨的潜意识模式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以抱怨为例,做一点点展开。
 
 
 
02
别人抱怨,你可能感觉到了被强迫。
 
别人在抱怨的意思,就是他现在不开心。每个患有“见不得别人不开心综合症”的人,都会为此感觉到心里有压力。
 
别人在抱怨,他会感觉到自己有义务去安慰对方。别人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拯救。可是去安慰这种不开心的人,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啊。
 
人如果感觉到了一个自己驾驭不了的任务,就会变得烦躁易怒,就想要阻止这个压力源继续给自己施加压力。
 
表现出来,就是:你别再抱怨了。
 
意思就是,你抱怨,我还得安慰你。但是我没有能力安慰你。你抱怨,如果我还不安慰你,那我就是个坏人了。
 
我又不想做坏人,我也不想安慰你,那怎么办呢,那只有你不要再抱怨了。这样,我就既不用做坏人,也不用安慰你了。
 
所以,不喜欢别人抱怨,是你内在善良的一部分:你很想帮助他。
 
怎么破就很简单了:
 
一致性表达。告诉他:你抱怨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安慰你,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看你不开心,我觉得很难受,我不知道该怎么让你心情好起来。我很想让你开心一点,你能告诉我,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吗?
 
当你这么说完以后,你就知道。是你想多了,人家根本不是需要,人家只是想抱怨下,并不需要被安慰。
 
是你早年的某个经历被激活了:家里有人不开心,你就必须要做点什么,才是安全的。
 
你要是不想安慰人家,那人家说人家的就是了。你就当一场脱口秀了。
 
 
 
 
03
别人在抱怨,你可能感觉到被否定了。
 
别人抱怨的人和事情,虽然不是指向你的。但他抱怨的对象可能跟你有某种关联,所以你就会顺带着把他的否定捡过来,折磨了下自己。
我一个朋友曾跟我抱怨精神分析不好。
他的咨询师是精神分析流派的,非常凶,非常节制。让他觉得精神分析就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存在。
 
听到他这么抱怨的时候,我本能性的反驳:不是的,精神分析设置“节制”是有道理的。精神分析师也不会凶,人家那个可能是严肃,严肃是有利于分析的……
 
过了一会儿我想,关我啥事。我又不认识那个咨询师,我替他辩解个啥。
 
我觉察了下,我突然发现这个朋友只是想吐槽下他的咨询师,他没有办法直接说咨询师的坏话,这会让他体验到“说别人坏话的内疚”,所以他就置换了下,改成了攻击精神分析流派。
 
而我是学精神分析的,我就感觉到自己被攻击了。
 
在我们工作坊里,有个特别厉害的女强人,就是从西部农村奋斗到一线高管的那种,嫁给了上海本地人。
 
有次,婆婆在抱怨外地人素质多么不好,其实婆婆是在抱怨小区里那几个外地租房的房客乱丢垃圾。
 
但这个女强人也是外地人啊,她就感觉到自己被攻击了,她就开始解释,外地人怎么了,外地人也有素质很高的……
 
抱怨这种活,需要语言体系很发达、自我觉察能力很强大才能做到精准抱怨的。
 
我们一般业余抱怨者,抱怨的时候,就是会有很多表达不到位的地方。
 
可能想抱怨个苹果,就会抱怨成水果。结果旁边的香蕉、梨、火龙果就跟着受伤了,甚至西红柿和黄瓜如果敏感点的话,也会跟着受伤。
 
人家在抱怨某个东西,你把自己跟这个东西做了关联,你就感知到了被否定了。这时候你就要替那个东西辩解了。因为你强大的自尊心告诉他,他不能指责你。
 
虽然人家压根没往你身上想。
 
一个人太害怕被否定,不仅承受不了别人的直接否定,还会把无关的事物硬行跟自己做关联,对自己进行否定。
 
其实这种人是小时候被否定太多了,对否定就会变得敏感,多疑。
 
 
 
 
04
别人在抱怨,你可能体验到了被忽视。
 
抱怨的意思,是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可能正在愤怒,正在委屈,正在难过,正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发表他的高谈阔论,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然而,就是没有谈论你。
 
他那一刻在跟他抱怨的事物,正在进行高密度的连接。你变成了第三者。你只是他和抱怨事物的观众,没你什么事。你参与不进去,也没被邀请。
 
你就被忽视了。
 
别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对我们是一种忽视。无论别人的情绪是开心、愉悦、兴奋的正面情绪,还是悲伤、难过、愤怒的负面情绪。
 
一个人很开心,在那疯狂谈论他考了第一多么高兴,得了奖金多么高兴,男神回他消息了多么高兴。意识层面上你可能也为他感觉到高兴,但你的内心深处,却会体验到小小的失落。
 
这种失落不是很大,你可能不去刻意觉察,留意不到。但是当那个人高兴的时间持续过长,你这种失落就开始发酵,到你能意识到的程度了。
 
很多妈妈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快乐时,潜意识里就会在他最快乐的时候打断他,告诉他别玩了。在孩子沉浸在自己考的分数很高的骄傲中的时候,会告诉他不要骄傲。
 
实际上,这时候妈妈的潜意识语言就是:别一个人在那陶醉了,快来关注下我吧。
 
这种人小时候就经常被忽视,他们长大了就对被忽视没有承受力。
 
他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家务里,菜园子里,忽视了他们。
可能是沉浸在抱怨里,指责里,总是跟孩子谈论他们的不开心、谈论成绩,孩子的真实自我就会被严重忽视了。
 
他们长大后,就对忽视,变得敏感而愤怒。当他们体验到被忽视,就会对忽视他的人表达愤怒:
 
你为什么要(沉浸在)抱怨里!
 
他们还说不出“沉浸在”这三个字。更说不出后面隐藏的话:
 
你就不能从情绪里走出来一点,陪我聊聊天吗?
 
 
05
别人在抱怨,你可能体验到了嫉妒。
 
抱怨,是个很爽的事情。抱怨虽然没什么现实卵用,但是心理上会很爽很爽哦。人间最得意的事情,除了做爱,就是吐槽了。这两个事,都很有发泄的快感。
 
抱怨的人,虽然看起来充满不开心,愁眉苦脸。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抱怨的人,其实是眉飞色舞的。
 
他们的能量是流动的,语言是顺畅的,逻辑是自成体系的,论据是充分的。心情是,愉悦的!
 
你总以为抱怨的人不开心,其实抱怨的人不仅是开心的,而且是愉悦的。而且这种愉悦,不是外面那种肤浅的开心,是内心深处从里往外流出来的一种快感。
 
  •  
自己压抑的人,最看不得别人发泄。
  •  
自己喝汤的人,最看不得别人吃肉。
 
一个人内心深处想做但又做不出来、做不到的事情,也看不得别人做。
 
所以看不得别人抱怨的人,其实是自己过得太压抑了。他们经常会要求自己:不要情绪化,不要抱怨,不要任性。
 
他们会活在一种强大的理性和自我控制里,他们的情绪不允许超越理性的范畴。
他们也许喝酒,但很少喝醉,因为要保持理性。
他们遇到事情,很少解释,他们只想出结果。
他们是成功的人,但是缺了一点性情。
 
而他们的小时候,也同样很少体验到任性。任性,就会被说,被打,甚至被骂。几乎没有感受过什么叫做被允许,被包容,被接纳。
 
所以,不允许自己抱怨的人,是不敢任性。不敢任性的人,也看不得别人抱怨。这其实是一种嫉妒,自己不好,也不允许别人好。
 
敢抱怨,就是一种敢任性啊!
 
有能力抱怨的人,恰好就是你的学习对象。与其嫉妒、打击、阻止他们任性,不如跟他们学习如何任性。
 
 
 
 
 
 
06
 
看不得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可以: 
 
用你惯性的或合适的方式阻止他。这样你当下感觉好点,有点发泄的快感。但别人会感觉被你堵住了不舒服。 
 
用你强大的理性压抑住不舒服,允许他继续抱怨,这样你看起来就是个善于倾听、假装理解的好人。 
 
不着急阻止,也不着急压抑,不是去付诸行动,而是去思考:他抱怨,我为什么不舒服?!我为什么看不下去?!  
 
这个思考,就是对你人生模式的思考。你可以贯串起你生活中的很多事,一通百通。那就是一次大的成长。离通透的人生、高级的智慧,更近了一点。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该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情感专家 感情咨询 黄手帕心理 心理咨询师培训 婚外情 婚外恋 婚姻咨询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
同性恋 恐惧 失眠 强迫 产后抑郁 焦虑
重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 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hspxl.cn  微信公众号:hspxl



------分隔线----------------------------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2021  渝ICP备14009647号-1
电话:023-89009815(7×24热线) 地址:(公司咨询部)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网址:www.hspxl.cn 邮箱:865273090@qq.com
 公安备案编号:50011202000749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