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让我们苦恼的一个梗可能是:有一天,我们突然惊奇地发现,我们一些行为、一些待人处世方式、一些思维与情感模式、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其实与我们小时最讨厌的人是那么地相似。当然,这个我们最讨厌的人,最不想成为的人,往往是我们原生家庭当中的重要关系他人。心理学解释为,人格建构过程中形成的内化客体关系模式。这个苦恼的梗如何破:建立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尝试以自己心中的理想父母那样对待自己。持之以恒,改变可能会慢慢发生。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的一个心理历程:童年时,当我们遭受原生家庭重要关系他人的不良对待而烦恼痛苦时,我们会在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我绝对不会变成跟你一样的人!而且,这个誓言,可能会伴随我们的成长,一遍又一遍地在内心当中重复。当然,这个原生家庭的重要关系他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养育我们的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然而在我们的成年生活中,最让我们苦恼的一个梗却可能是:有一天,我们突然惊奇地发现,我们一些行为、一些待人处世方式、一些思维与情感模式、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其实与我们小时最讨厌的人是那么地相似。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我要你为我骄傲--咨询结束十年后与来访者的对话 -2024-09-18
- 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 -2024-09-10
- 饕餮、蛋壳与大象--长程心理咨询的本质 -2024-08-19
- 自恋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社交恐惧——隐匿性自 -2024-08-14
- 你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你应该去S!--从小做到大 -2024-08-06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