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欲望与动机,在心理学专业术语上,有细微的区别。欲望指个体内部的需求,动机是个体感受到自我的欲望后把欲望与满足对象连结起来形成的达成欲望满足的意图。作为心理学科普文章,对术语的使用不必太严苛。
欲望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动力,就像行驶的汽车,一刻也离不开发动机的运转。离开了欲望,个体将会变成一部冷冰冰的机器或行尸走肉。人格的丰富性构成了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也因此,父母处理孩子欲望的模式非常多和复杂。当孩子将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之中后,也会形成自我对自我欲望的处理模式。当然,这个内化过程,并不是只是像照相机一般地悉数照搬。如果,加上个体先天的气质类型和防御机制,个体处理自我欲望的模式可能千变万化。然而,无论个体处理自我欲望的模式如何千变万化,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模式的影响。 完整地描述父母处理孩子欲望的各种模式,那是笔者无法胜任的任务。本文只从笔者多年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筛选出三种,笔者认为非常有意义的模式。详细分析这三种模式的表现方式与成因、利弊,以期对自我成长有所助益。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在描述和讨论这三种模式时,不涉及伦理学范畴,而只在心理学领域里进行探索。个人的行为,总是能找到道德自洽的理由。否则,那等于自我攻击或者精神病人。
最好以例举的方式来描述这三种模式:打压、放纵、没有敌意的坚持。
我先描述前面两种模式的极端形式。事实上,这种极端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更多的是在两个极端构成的连续谱的中间地带。但极端更具有典型意义,更容易被我们记住。
假设,一个孩子向养育者提出了超出养育者经济承受能力的物质要求。例如:孩子看到学校的同学穿着名牌衣服,也想要一套名牌衣服。
打压模式:
孩子的欲望会激起养育者的愤怒,孩子的要求会被养育者无情地拒绝,并伴以贬低、嘲讽的攻击。
这样的养育者可能会说:你怎么要和别人比吃比穿,你不比一下成绩?看你那个学习成绩(表现),你还好意思要穿名牌?
这样的养育者可能会带有偏执与自恋的特征,孩子的欲望超出他的经济承受能力,创伤了他们的自恋,引发了他们的愤怒,所以攻击孩子。
也可能,孩子的养育者心智化程度不够。觉得心灵幼稚不成熟的孩子,应该有着大人一般的理性。所以,你应该知道这个欲望是不合理还要提,那就是对我的挑战,是对我的攻击,那我就需要反击你。
(当然,养育者攻击孩子欲望的原因非常多,这里只例举两种,因为笔者的重点是在描述模式而非深究原因)。
对这样的养育者来说,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可能是非常可怕与痛苦的事。那等于要承认我不好--我没有能力满足你的要求。所以,我要通过合理化(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的方式攻击你,让你不敢再向我提要求--你的要求让我陷入我无能的痛苦之中。
对孩子来说,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的欲望是不好的,因为我不好,所以我不配拥有欲望。打压的结果,孩子的自体破碎了一地,变得残缺而零散。养育者潜意识对自我无能的恐惧就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变成了我无能,我不配拥有欲望。当然,这是通向自卑的道路。
这个模式长持以往,被孩子内化后:
对这个孩子来说,拥有和表达欲望就成为了一种痛苦。因为,表达欲望就会受到攻击。也就是:欲望代表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阉割欲望。欲望又是自我产生的,所以要控制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阉割自我。 在这里,在欲望这个心理主题之下,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对关系:愤怒的父母和恐惧的孩子,中间连结的情感是愤怒的敌意攻击。今后,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在潜意识层面这样处理自己的欲望--逃避自己的欲望,以避免被攻击。逃避欲望的结果,会导致无数的自我挫败的扭曲行为模式。我们前面说过,欲望是人格的内在动力,让自己人格的发动机熄火,虽然避免了当下及时的恐惧,但长远结果却会导致内在深刻的抑郁--一种无能无力无望的感觉。
![]() 重庆心理医生
第二种模式:放纵
养育者放纵孩子的欲望总有无数的原因和理由。例举几种:
隔代抚养:我只愿意当好人,讨好孩子;得罪孩子的事,是孩子的父母的事,不关我的事。
自恋的投射;
把小时候自己没有得到父母宠爱的内在小孩投射给孩子,扮演理想父母来补偿内在小孩;
渴望得到孩子认可,害怕被孩子瞧不起的恐惧,我必须满足你所有的要求,否则我就是不好的、无能的等等--这是一种内在缺陷的讨好模式(像讨好其他人一样,需要讨好孩子来补偿自尊);
内疚--例如离婚的父母,觉得自己没有能给到孩子健全的家庭,就是我不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模式--伴全能之无能感: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离婚就代表自己不好,那意味着我应该承担两个人的责任,背上不属于自我的责任),用放纵孩子的欲望来补偿内疚。
这类养育者,被内心扭曲的认知情感模式所困,缺乏的是理性思考的空间--反思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养育模式才对孩子未来的心理成长有益。
放纵对孩子的结果太为大众所熟知,以至于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养成孩子自我中心的扭曲心理,无法驯服孩子的自恋。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变成熊孩子;有可能变成“在家一条龙,出门一条虫”的隐匿性自恋。因为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不会像家里一样将就他;但孩子因为被放纵而无法驯服的自恋,无法正确归因,有可能导致伴全能之无能的自我攻击痛苦:我应该被这个世界像家人那样捧在手心,如果没有,就有可能是现实的我不好,攻击自我,结果:有可能导致社交恐惧、抑郁……
放纵模式的变种:先放纵再打压!
这样的养育者,理性层面是知道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不应该被满足。例如:我们前面举的例子。但因为内心缺陷导致的心理脆弱,无力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只有先满足孩子。满足孩子之后,不满足孩子的痛苦没有了。痛恨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的意志的自责又涌上心头,处理的办法是转移出去,攻击孩子。
这样的处理模式被孩子内化后,今后孩子处理自己的欲望时,有可能也会陷入这种:先自我放纵再自我攻击,纠结痛苦。面对自己的欲望:既无力自律,又无法享受。陷入:边放纵边痛苦,边痛苦边放纵的恶性循环中。 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就是:学习的时候想玩,学不好;玩的时候想学习,玩不好。“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
第三种模式:没有敌意的坚持。
“没有敌意的坚持,没有诱惑的深情。”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先生的名言。也是被心理学界奉为健康养育者的金句。不过,要真正做到确实很难。因为,真正做到它需要的是养育者健康的心灵而非认知。
还是前面那个假设,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超出养育者的经济能力物质要求。养育者如何应对呢?
第一步,共情,肯定孩子的欲望。
哦,你想要那个名牌衣服。那个穿起来好棒。我也想要也。
欲望本身没有罪错之分,肯定孩子的欲望等于肯定孩子自身,因为欲望是孩子发出的。
这一步的意思是告诉孩子:你的欲望是好的,不会被否定。欲望是你发出的,我肯定你的欲望也就是肯定你的自我。
但肯定孩子的欲望不等于满足孩子的欲望。
第二步,虽然我肯定你的欲望,但我不能满足你的欲望--现实约束。
我不能满足你的欲望,是这个欲望超出了我们的现实经济承受能力。这里,需要养育者坚定的自我肯定能力: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并不是如李XX所谓“工作不努力”,我不好。我是好的,但我可以给予你的现实满足就是如此。 这一步,就是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挫折”,通过转换内化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帮助孩子从自恋的无所不能中跳出--我要什么,这个世界就应该给予我什么中跳出来,帮助孩子接纳现实。
![]() 重庆心理咨询
第三步,没有敌意的坚持。
孩子的欲望被挫折,一定会有不满,一定会有情绪。养育者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的意思是并不因为孩子的情绪而痛苦:自我攻击--我不好,或者为了消灭孩子的情绪而攻击孩子,以期消灭孩子的情绪,通过消灭孩子的情绪来消除因为孩子的情绪导致自我的痛苦:暴露我无能的痛苦。
当养育者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没有敌意的坚持了。也就是,我会接纳你的情绪,既不会因为你的欲望受到挫折而痛苦的情绪影响了我而攻击你,也不会因此改变我觉得正确的意志:不应该满足你的去满足你。
孩子受挫的情绪,不会一直无何止地发泄下去。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总会有耗竭的时候,耗竭之后就会平静下来。养育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
在没有敌意的坚持时,养育者如果能牢记:你此刻坚持的力量,会让孩子感觉到坚固的边界和安全(相对于孩子内心被欲望操控威逼的自我来说)以及力量,今后孩子也会内化你此刻坚持的力量变成以后他自我管理的力量。今后孩子对自我欲望管理的力量,今后孩子自律的力量,正是你无数个今天坚持的力量,可能你会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而不自我怀疑,不动摇。
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走第四步--帮助把孩子不合理欲望转换到合理的欲望的替代满足以及希望。
看,虽然我们今天不能买这个名牌衣服,但我们可以买其他什么来满足你。这是我可以做到的,这是你现在可以得到的。
然后,如果我们要实现那样的欲望,可能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努力。这一步,也就是告诉孩子,满足欲望是要承担责任的。
只要愿意承担自我对欲望的责任,欲望可以成为我们人生奋斗的动力。
做到这一步时,养育者需要在内心理解并坚信这个真理:愿意给予就是爱,爱是态度不是能力。因此,给予爱的满足受到自身能力或理性的约束,并不可耻而是代表合理、理性的现实。相反,爱的给予超出自身能力或理性约束那代表的是疯狂的不合理认知。说人话就是:孩子不可能要天上的星星你也必须给他摘下来,刑场上咬掉母亲乳头的孩子就是这种疯狂的代表。
你的这个态度,今后也会被孩子内化,在孩子处理自身欲望时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帮助。例如:攀比心理、嫉妒心理,被高于自身能力与现实条件的欲望折磨;甚至,可以更身心灵一点:帮助孩子破我执,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欲求不满正是心理痛苦的根源,把自我的欲望约束在自身能力与理性的边界之内,才能在不完美的世界与自我中活得知足长乐。对自我的欲望保持:既不打压欲望让生命失去前进的动力,又让欲望接受现实、能力与自我责任的约束的辩证态度,才是破除我执,保持心理健康的正道。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婚姻心理咨询、重庆婚外情心理咨询、重庆情感心理咨询 ![]()
-*-*-*-*-*-*-*-*-*-*-*-*-*-*-*-*-*-*-*-*-*-*-*-*-*-*-*-*-*
如果孤单迷茫 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 版权自有 欢迎个人点赞转发 机构或商业性质使用须获得授权
本文配图均为AI原创,版权自有,讼棍绕行!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请关注wx公众号:黄手帕心理,阅读更多精彩原创专业文章。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想要进一步沟通可添加咨询师微信
![]() -*-*-*-*-*-*-*-*-*-*-*-*-*-*-*-*-*-*-*-*-*-*-*-*-*-*-*-*-* 往期文章: 2.韦小宝与嫁给爸爸 3.生命是租借来的 5.保密、知情同意与匿名保护三原则--心理咨询师如何遵守保密原则 6.神经症患者痴迷邪教的心理动力学——与完美主义相关的心理病理 8.当妈妈需要的自信 9.汤勺与共情 10.花开的感觉 结案的快乐 11.我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咨询师谈我的性幻想吗?--性问题系列之一 黄手帕原创 13.[重庆焦虑、抑郁咨询]委屈的好人 --道德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系列之一 14.我不想来咨询 只要你给我一个方法就行了 --略谈心理咨询的技术与关系 15.孩子:你无须内疚!你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例嗜睡症咨询个案 17.被将就 18.攻击者&男女人 20.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1.积极的痛苦VS消极的痛苦 22.只有课后不复习取得的优异成绩才能证明我才智超绝 --自恋者的证明难题 24.受虐者如何创造施虐者 --施受虐主题下的两例投射性认同临床实例 25.买错了东西谁来惩罚我们?——严厉的超我与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28.“我”就是抑郁 31.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养成记(临床片断之一) 33.无法拒绝别人要求背后隐藏的投射过程 ——社交恐惧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34.还有没有梅一凡?我来回答这个关键问题,我还有救吗?——梅一凡遗书读后感 35.吃不到季节性食品的可怜皇帝 ——社交恐惧的另一个来源:隐匿性自恋与全能回避 39.社会攀比如何破?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反思:谁没有允许自己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40.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如何破?——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 41.“都是我的错”——掌控的代价 全能与无能的双人舞 ——抑郁或抑郁人格的病因学之一 43.你需要证明你是好的吗?——自我攻击的游戏如何破,写给自卑者的伴侣 44.假做真时真亦假 浮士德的魔鬼契约 ——抑郁症长程心理咨询临床片段之一 46.零用钱、懂事的小孩与“当妈妈的妈妈” ——如何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之二 48.从特殊到一般--我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与病理心理形成原理 49.肖申克的无意义监狱与只有挣钱才有意义--意义的世界与恐惧 53.不配为狗与剪断了翅膀的雄鹰——羞辱与贬低如何击穿孩子的人格 54.饭与酒——自恋的极致快乐满足与正常人的平凡踏实满足之区别? 55.无法拒绝别人与SM受虐幻想深层心理动力学--受虐幻想与无法维护自我权益功能失调行为深层动力学之一 56.不喜欢的老师就不听他的课与性别认同障碍所至同性恋倾向深层心理动力学之一 57.考试焦虑:考的是人格还是成绩——勇敢地接纳自我真实努力的结果 58.自我的分裂:把所有的责任与痛苦都交给现实自我,以便让另外一个自我去享受没有痛苦的内在幻想生活 59.通过受虐找到关系以避免无主自我之无边焦虑或崩溃解体--SM受虐幻想与内在冲突的动力学之三 60.自我的转变:边缘型人格组织转变为健康新自我--长程心理咨询之收麦篇 62.情绪词典 64.落发焦虑与金刚不坏的自恋之身--现实之光刺破幻相之城系列 65.生活的看客&生命的旁观者--部分心理疾患者隐密的内在幻想生活与现实生活态度及其冲突与痛苦 66.我只知道我不喜欢的,我找不到我喜欢的,我怎么活下去&允许自己腾出心灵的空间冒险,让不同的感受进入自我--咨询后期的重要议题 69.小众心理 70.一招搞定抑郁 71.三件事与自我责任清单--一种避免自我陷入焦虑、抑郁中的可能有用方法 72.性格内向就是不好的吗? 73.个人权力清单 74.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的自恋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79.强权政治与奴化自我--个人潜意识原始宗教功能与抑郁型人格病态自我构建机制之一 80.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动力性自我成长小组招募 82.收拾行李的烦恼--内化没有安全感而想全面掌控的妈妈与自我的冲突 84.拒绝的本质--为了维护自我的边界或利益拒绝别人的要求或期望 86.这都不能证明我有价值 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证明我有价值--咨询设置的疗效机制 89.无我比坏我更可怕--心理咨询多年之后 症状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 91.毒 蘑 菇——寄居在我们心灵上的另类自我——心理疾患的人格病理学系列 92.胶囊公主与虫子恐惧--我必须迎合父母变成无能的人,才能存活下去 93.幻想所爱的人死去--放不下爱、承受不了痛苦,潜意识的解决办法 97.我的世界与世界的世界--某些特征自恋人格病理学与自恋驯服后自我之转变临床片断 99.自我混乱的原因,被解放了的真实自我要求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 101.我活过来了:不再是一具行尸走肉!不再是散漫在空气中无法成型的灰尘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被法律保护的--抑郁症创伤治疗 102.无法支撑自我的原因--旧的自我固着在被照顾者的角色中不愿意成长 104.被迫害的不安全感与毁灭世界的愤怒投射--致敬克莱茵与科胡特 -*-*-*-*-*-*-*-*-*-*-*-*-*-*-*-*-*-*-*-*-*-*-*-*-*-*-*-*-* 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 ·电话:023-89009815 ·邮箱:865273090@qq.com ·QQ:865273090 ·网址:www.hspxl.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6-20-9(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微信公众号:黄手帕心旅 --*-*-*-*-*-*-*-*-*-*-*-*-*-*-*-*-*-*-*-*-*-*-*-*-*-*-*-*-*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重庆焦虑咨询-重庆强迫咨询-重庆情感咨询-重庆夫妻咨询-重庆青少年咨询-重庆家庭咨询-重庆性心理咨询-重庆人格障碍咨询-重庆人际关系咨询-心理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黄手帕老师个人公众订阅号:黄手帕心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好文等您分享!!!
咨询师黄手帕简介: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毕业,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2002年获得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高级签约咨询师;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者;职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参加过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催眠、意向对话、沙盘、箱庭、正念、叙事、短程焦点、萨提亚两性关系、NLP、EAP,团体辅导、团体心理治疗、同性恋等各种专业培训。 接受个人体验一百余小时,接受各学派、各种类型的专业督导300余小时。 在十余年万余小时的个案咨询中,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导,整合所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咨询风格。 工作理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陪伴和帮助来访者去经历解除心理痛苦的过程,获得成长,享受人生。 咨询专业领域:自杀危机干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疑病等各种情绪障碍,神经症、人格偏移(边缘、自恋、依赖、回避、分裂样等)长程心理咨询;失眠/心理创伤/居丧/人际关系问题/各种适应障碍/亲子关系/情感婚姻/发展性危机/同性伴侣问题/同性恋自我发展问题/性心理问题咨询等。 工作感悟: 心理咨询需要把我们的内心贡献出来为来访者工作,因此修炼自己的人格和学习一样,是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永远止境的成长,感谢来访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成长。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兼职团体心理咨询师招聘 -2025-03-03
- 文章、图片版权公告 -2018-08-22
- 招聘 -2018-07-20
- 迁址公告 -2018-07-06
- 重庆黄手帕公益心理咨询正式启动了!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