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禁忌、对孩子的消极假设、对孩子的敌意投射,无论父母是因为何种原因,当孩子感觉到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是羞耻与罪恶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把自己的需求加工成是可耻与不应该的,自卑的种子由此播下——因为否定自己的需求等于否定自我,渴求满足与否定自我需求满足的冲突由此形成并可能不断泛化、扩大并持续终身;而当孩子理解到父母是因为无能而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变得非常懂事地压抑自己的需求,因为他(她)知道,表达需求不仅是羞耻和罪恶的,而且是对父母的伤害。为了保护父母及父母与自己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孩子不仅会学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而且还会扮演父母的保护者与照顾者的角色——不仅懂事还力图去为父母扮演照顾者、保护者的角色,即“当妈妈的妈妈”。当然,成年之后,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的恐惧与压抑,不仅影响孩子的自尊,还会让孩子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断重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由这种病态的心灵内部关系模式或者心理活动模式带来的痛苦或者心理障碍自然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并演化出各种心理障碍。 短视频链接:https://www.douyin.com/user/self?modal_id=7339871184709782794 |
通知公告:
- 离婚了,怎么给孩子说? -2024-06-21
- 我要你为我骄傲--咨询结束十年后与来访者的对话 -2024-09-18
- 拖延:化解自恋冲突的如来大法--拖延症背后隐藏 -2024-09-10
- 饕餮、蛋壳与大象--长程心理咨询的本质 -2024-08-19
- 自恋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社交恐惧——隐匿性自 -2024-08-14
- 你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你应该去S!--从小做到大 -2024-08-06
- 死亡母亲——症状的保护机制与积极意义 -2024-06-26
- 伴全能之无能感——无法言说的“全能痛楚” -2024-06-24